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ICU约束护理:守护生命的温柔枷锁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ICU(重症医学科)是危重病人与死神抗争的前线,也是医护人员用专业和爱心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重要战场。在ICU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现象:一些患者的手脚被轻轻绑住,这种看似“束缚”的行为,实则是一种专业的医疗保护措施,即保护性约束。我们来聊一聊ICU约束护理的相关知识。
  保护性约束,简单来说,就是使用专门的约束工具,如约束带、约束衣等,以温和而有效的方式,限制患者的某些活动,防止其在无意识或意识不清的状态下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需要保护性约束呢?ICU患者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的情况,也可能会做出拔管、抓挠伤口等危险动作。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保护性约束可以防止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具体来说,保护性约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防止自伤行为: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保护性约束可以有效防止他们误拔导管、抓挠伤口等自伤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保障治疗连续性:ICU患者通常要接受复杂的治疗,这些治疗依赖于各种导管和设备的连接。保护性约束可以确保患者不会误拔导管或破坏设备,从而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预防跌倒和坠床:对于行动不便或意识不清的患者,保护性约束还可以预防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4.减轻医护人员负担:ICU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救治。保护性约束可以减少因患者躁动而带来的额外工作量,使医护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工作效率。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原则: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原则:只有在患者存在自伤、他伤或破坏治疗设备等风险时,才考虑使用保护性约束。
  2.最小限制原则:约束应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限制,只针对需要约束的部位进行,避免过度约束。
  3.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选择合适的约束方式和工具。比如,对于老年人或皮肤敏感的患者,应选择更柔软、更舒适的约束工具。
  4.定期评估原则: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情绪变化、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约束措施,确保约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尊重患者原则:在实施约束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约束的必要性和方法,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在约束期间,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与护理: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确保约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工具应柔软、舒适,且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2.正确固定约束工具:将约束工具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确保患者无法轻易挣脱,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在固定约束工具时,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3.定期观察与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约束部位,检查是否有红肿、破损等情况,还需要评估其意识状态、情绪变化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约束措施。
  4.提供舒适护理:在约束期间,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比如,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5.及时解除约束:当患者病情稳定,不再存在自伤、他伤等风险时,应及时解除约束。解除约束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其能够安全地活动。
  保护性约束虽然在社会上存在一些误解,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人道精神,就能理解并支持这一措施。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保护性约束,消除对它的误解和偏见。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六安市人民医院 胡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