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徐贵祥主席写贺电
皖西日报
作者:夏书阔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夏书阔
我为徐贵祥主席写贺电,这是我第一次披露,徐主席本人至今都不知道。 原因有三:一则,本人写了半辈子公文,这只是其中之一,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二则,徐主席收没收到,至今仍是一个谜,当然,不影响他什么;三则,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谜语,不到适当的时候,一般不会给谜底。 2005年1月,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当时在霍邱县委组织部门工作的我,被抽调到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2005年4月10日,经过一年半的淘汰式角逐,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经过评选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五部作品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又一次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 徐贵祥,霍邱洪集人,获此殊荣,值得庆贺! 中共霍邱县委、霍邱县人民政府很重视,准备写封贺电。虽然我不知道中间过程发生了什么,但是几经周折,过去一个多星期时间,最后确定由我主笔给徐贵祥主席写贺电。领导给我的理由很简单:我是《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的特约记者。 我受领此项任务,既兴奋,又激动。兴奋的是,彼此都是军人出身,曾经拜读过徐主席的《弹道无痕》等名篇;激动的是,为中国文学最高成就奖项之一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写贺电。当时看,徐主席是安徽省唯一一位获此奖项的作家,现在看,仍然是唯一一位。 在兴奋与激动的驱动下,贺电很快写就,那时候手机没有普及,更没有微信,按照领导要求要用传真方式传过去。当时,徐主席在解放军出版社任总编室主任,传真机只有解放军出版社办公室有,接电话的是一位女生,传真机是自动传真,发过传真后,我又打了个电话,一再告知:传真一定要送给社领导,同时要给徐主任本人看。我清楚地记得,传真发出的时间和落款时间是2005年4月20日,距离宣布茅盾文学奖的时间整整过去了10天。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给徐贵祥主席把传真的底稿邮寄了过去,同时,在《霍邱网》和《霍邱报》上予以刊载,这项工作总算“圆满”完成。之所以“圆满”二字打上引号,是因为一直都不知道,这份贺电徐主席本人收到否? 贺电归贺电,生活归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跟徐贵祥主席熟络起来—— 徐贵祥主席是有博大爱心的。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徐贵祥主席带着2万元人民币现金,到青川县参加抗震救灾,在一个灾后重建动员大会上,救灾部队领导请他登台讲话。 徐主席后来在《皖西日报》的一篇文章中回忆:“当时,看见台下几千双期待的眼睛,2万元拿不出手啊,站在台上,我脑子一热,脱口而出:‘灾后重建,重在人才,支援恢复教育,我捐20万。’讲完这话我作难了,我是个穷人,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是装,我也得装成个有钱人……从台上下来后,跟夫人商量,夫人说家里只有6万元,其余的钱都是借来的。我把20万打到广元教育基金会账户之后,才离开四川的。”据说,为凑齐这20万,徐主席张口向多家出版社或借钱或预支,除了1家出版社预支6万元外,其他出版社均“婉言谢绝”。 徐贵祥主席是有军人血性的。著名作家张志强在《永远的文学系》一文里,详细阐述了徐主席凭借一己之力,借力打力,用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精神,设自己为“活靶子”,让学员们批自己,批自己的作品,奇迹般地使文学系“焕发徐怀中时代的光芒”。2019年10月14日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历史在这个时刻安排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穿越时空隧道”的场景:由中作协副主席、茅奖评委徐贵祥给获奖作品《牵风记》宣读颁奖词,而作者正是已经90高龄的徐怀中。文学系的最后一任主任和第一任主任相遇在文学盛典上,并肩眺望渐行渐远的军艺文学系,成为意蕴辽远的定格。 徐贵祥主席是有人文情怀的。徐主席写《鲜花岭上鲜花开》,泪流满面向沉睡在大别山的英雄们问好。徐主席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够反复向自己的灵魂拷问!《人民文学》2024年第7期,发表了徐主席的中篇小说《好汉楼》,开篇中徐主席这样记述:我不是作家,但我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我一直在做文学梦,从少年到如今。我深信,文学让人安静,文学让人年轻,文学让人清澈。我用我的笔在纸上歌唱,表达我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表达我的感情和理想……2024年7月12日,徐主席在一个微信小群里这样说:又盖了一座楼,下半年盖第三座。继《老街书楼》出版之后,《好汉楼》又刊载,第三座是什么楼?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徐主席的每座楼里,都珍藏着人文情怀的典藏。我依稀记得,徐主席在《八月桂花遍地开》里,不惜用1000余字的篇幅,描述一只中国看门农家犬与日本训练有素军犬之间的玩命撕咬:中国农家犬在遍体鳞伤、精疲力竭断气之际,硬生生咬断并扯出日本军犬的喉咙,尔后,中国农家犬两条后腿着地、两只前爪前伸,咽气后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无疑,徐主席的人文情怀中,爱国是主旋律,爱家是主基调。徐主席跟钱钟书老先生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把文学当职业(没有情怀)的人,未必不是文盲。 徐贵祥主席是有家乡情结的。读过徐主席佳作的读者都知道,徐主席的大部分作品中,写的都是皖西大地、皖西山水、皖西人物、皖西故事等等,不一而足。2021年10月的一天,我邀请徐主席莅临我们在北京的常驻机构指导工作,等我到大门外接他的时候,他正在到处找商店,准备给我们买一套炊具,被我们婉言谢绝。当徐主席发现我们驻地6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本他的不同作品等待他签名时,他边认真签名边说:好多版本我自己都没见过。并破例每人签一句共勉或互勉的话语。有一次徐主席到宣城采风召开座谈会,当听到宣城市一位领导提到霍邱县全国最美教师董艳时,他自己“嚯”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以茶代酒自己给自己敬一杯。2023年5月的一个周末,我约徐主席小聚,他发个江苏滨海县的定位回复我,我告诉他:咱们霍邱籍烈士陈涛安葬在那里,滨海县有个陈涛镇。徐主席在当地政府领导陪同下,喊上几位作家,连夜去给陈涛塑像献花篮、鞠躬拜谒,并专门写下一篇著名的悼念散文《面向大海》。徐主席很会总结,以狗喻人写《狗阵》,成语接龙写《晨语》,等等等等。提笔“烟锁池塘柳”,放笔“灯垂锦槛波”,他的每一部作品既有高境界的思想,又有上层次的理念,无一例外。徐主席也有纠结的时候,由于区划调整,徐主席所在的乡镇,由霍邱县划归叶集区,他文章的落款常用“皖西人”,我曾经直言:分“先来”与“后到”的,用“霍邱县(今叶集区)人”不是很好嘛!他笑而不答。2024年6月23日,霍邱在京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徐主席在会长致辞中这样说:我一生就当过两个官,小学的时候用拳脚打出个“班长”,这次霍邱在京乡贤选我当“会长”。在他心目中,其他的统统都不是“官”。徐主席的休息方式主要有两种:掼蛋,喝酒。掼蛋,他常用军事“战术”,输少赢多;喝酒,徐主席一直追求随意休闲的状态,他有一句名言在家乡广为流传:桌上一壶老酒,桌边几个老友,桌下一条老狗。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徐主席写的故事很多,而他自己的故事则更多…… 我为徐主席写贺电,刹那间已过去近20年。跟徐主席相处感觉就两个字:舒坦。他既没有官场上个别官员的居高临下,也没有商场上少数商人的媚俗。他骨子里皖西人共有的真诚、豁达、勤奋等品格,感染着一大群人,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根朝下扎,树往上长”的皖西情结都跃然纸上。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样的“老徐”,毋庸置疑是皖西大地的首推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