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乡村走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生态园里好“丰”景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董静

  这次“梦之路 省市作家裕安行”采风活动,第二天要去林水寨生态园。据说,生态园里的稻谷米叫“鱼田雪稻”,虽价值不菲,却紧俏得很。我理解的“鱼田雪稻”应该是:鱼田里种稻,稻田里养鱼,冬雪后收割。金秋时节,生态园里一定是稻黄鱼肥,果实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色,画面感十足。所以很期盼,期盼借采风的机会一探究竟。
  一夜好梦。沐一身朝晖,撷一缕秋风,采风团向林水寨生态园出发。走进生态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菱角。我知道,现在的菱角正当季,昨日午餐一盘白胖脆甜的菱角嫩肉,味甚鲜美,是我喜欢的菜。
  平日,自封“城市农夫”的我,喜欢植蔬种果,对田园生活兴趣浓郁,虽没有接地气的一亩三分地,却也把自家近60平方的露台打理成浓缩版的小“农庄”。“农庄”里的蔬果品种繁多,它们依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让家人尽享三餐四季纯天然美食。自己还以蔬果种植为素材,出版了《城市农夫的四季》等两本散文集,按说自己也算是半个种植行家了,可对包括菱角在内的水生植物,自己的确知之甚少。菱角好吃,壳难剥,尤其是煮熟的菱角,下嘴时,吃相很是不雅,往往满嘴黢黑,没一点淑女相,对它真是既爱又怕。
  菱角池前方有一片菜园地。菜地分割成均等的长方形状,间隔区铺上了瓷砖,整齐又气派。一小块菜地种植同一品种的菜,一畦畦萝卜、白菜、秋葵等长势喜人,比我的露台小菜园颜值高多了。只见秋冬应季的萝卜已拱出土层,红红的萝卜托着绿叶,色彩耀眼,着实养眼,真想拔一棵尝尝。想想自家的萝卜还处于幼苗期,看来是播种迟了。秋葵也正在开花结葵,生机盎然。我站在菜畦边,内心只有羡慕嫉妒爱的份了。
  生态园最壮观的风景当属一望无际的稻田,有满目翠绿的青禾苗和刚刚抽穗的稻秧,也有丰收在望的金灿灿稻穗。稻花香溢满秋园,金穗摇曳舞田间。突然,三条黄澄澄的卡通编织鱼和三个绿色稻草人,好似从青青稻田中跃然而出,令人惊喜、惊艳、惊叹,这是“鱼田雪稻”最具象化的广告宣传。果不其然,它们马上成为路过的每一位游客眼中的闪光点,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它们立刻成了“网红打卡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自拍、合影、录视频、发抖音、现场直播。这些可爱元素的点缀使生态园有了别样的韵味、韵趣和韵境。此时,一位摄影老师提议,让我俩坐在稻田的水渠边,假装用手机在拍照,他再把我们拍照的镜头拍下来。我俩收获了一张特有创意的心仪照片,开心。
  今天,我特地穿了一件带有中国风的长衣裙,这和生态园中的田园风格很搭,有种沉浸式的代入感。尤其是我手拿一把绿色碎花的花阳伞,缓缓漫步在九曲十八弯的水上栈道间,两侧夹映着黄绿相间的一块块稻田,风吹稻浪谷飘香,梦幻般的境界,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燕友更是不停地用手机抓拍一个个精彩瞬间,每一张照片都如同色彩艳丽的油画,美不胜收。虽然头顶炎炎烈日,丝毫没影响我们赏景、拍景,不知不觉中就脱离了大部队。紧赶慢赶,终于在栖居民宿区和大家汇合。庭院中的凉桌上摆放着一盘盘小酥梨、大甜枣、袖珍西红柿、板栗,它们味道纯正,肉厚汁多、香甜糯软,和大棚里种植的“科技果”有着天壤之别,吃上一口,我就能判断出它们一定是产自生态园里自然成熟的果子。
  陪同我们的园区美女告诉大家,国庆期间,这里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节会,还将特邀舞狮队前来助兴表演。想想若能带着家人、好友一起来游园,垂钓、划船、网鱼、捉虾、读书、掼蛋,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生活愿景。“生态园也是个人返乡创办的吗?”我探问。“是的。”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这两天在裕安区参观的企业都是返乡创业者的成果,他们自带资金和技术,反哺家乡,振兴家乡,创造辉煌。听说林水寨智慧农业生态园的创办人还是一位女士,真了不起,为她点赞!
  现如今,林水寨的“鱼田雪稻”已成为六安本土的自主品牌。2023年,林水寨稻谷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林水寨小龙虾被收录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生态园里的好“丰”景,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整体验的,希望有机会再来生态园,赏乡野之景,品尝雪稻鱼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