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乡村走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自留地”吹起“大襟风”

程度厚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秋十月,田野流金。近年来,金寨大襟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叶集区姚李镇“自留地”景区,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自留地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合一起,相得益彰,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致,别一样的风韵。
  据了解,2024年5月,金寨“大襟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潜心传承非遗文化,在自留地养生谷景区创建“大襟风非遗文化体验馆”,推出以“传统文化+传统手工技艺+互联网思维”,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开发居家灵活就业新途径,广泛挖掘多个适宜女性居家就业和易学、易做的传统手工产业项目,建立了全县20多个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有效地促进了革命老区妇女就业增收。
  连日来,王馨“沉浸式”深入姚李、洪集等乡镇,筹办大襟风非遗文化体验馆,组建红绣娘团队,为实现妇女就业、创业、产业的“三产”联动,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为自留地“景”上添花。时下,大襟风非遗文化体验馆,自留地里大襟服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香饽饽”,大襟风非遗文化宛如一朵盛开的绚丽奇葩。
  非遗进景区是新形势下“古为今用”的创新举措,是一种有效的让非遗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传承方式,也是完善景区服务、丰富游客假期旅游体验的创新途径。近日,在叶集区委、政府、文旅局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自留地景区着力推出“旅游+非遗”模式,是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情,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优秀传统的非遗文化。
  非遗传承人王馨2000年开始着手全面启动抢救与保护工作。她一边整理曾外婆留下的“针线”视为珍宝,一边多方市场调研,听取消费者对传统服装的建议,将“大襟风服装”制作从传统的40多道工序提升到100多道工序。在她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大襟风”服装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喜爱,形成完整、系统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以“政府+非遗手工产业企业+农村农妇”的“家庭作坊”形式展开,举办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地标性大襟风品牌,一次次集中性培训展示,进一步扩大大襟风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对政府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农村产业化的形象推广与代言。截至日前,已新增7000多个绣娘参与大襟风团队,让人们看到了大襟风的今天和明天的美好希望。
  眼下,人们走进自留地“大襟风”体验馆,目睹每一件服装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手工制作,斜襟、对襟等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巧妙结合的“大襟风”服装。历史沉淀的精湛手工技艺和传承者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挚爱,成就了百年的知名品牌“大襟风”。传承人王馨更是不敢懈怠,始终坚守传统服装非遗文化的传承,有机地结合时代元素,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相信“大襟风”服装将会更加出圈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