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喝点啤酒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叶炎

  炎炎盛夏,酷暑难耐,喝点啤酒,再来点烤串,爽口又爽心。
  啤酒,人称液体面包,营养丰富,是个好东西。说它是酒又不是酒,性格较温顺,入口很平和,没有白酒之威猛。有人能喝几瓶甚至一箱,号称“啤酒王子”;有人喝完白酒还要喝啤酒“漱漱口”,号称能“解酒”;有人啤酒杯里放一小盅白酒,号称“深水炸弹”。说它是饮料也不是饮料,一瓶下肚也能放倒一批人,也能让你面红耳赤,猫步而行,墙走你不走。
  喝啤酒是有讲究的。不管在饭店正席还是在大排档撸串,喝啤酒的计量单位或瓶或听或扎,没听人说喝了半斤八两啤酒的。 
  喝啤酒一般是自已斟酒,别人帮不上忙,斟时还有技巧,不能快,将杯子20至30度角斜端着,将啤酒沿杯壁慢慢流入,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泡沫成份。喝啤酒通常是干杯或两口一杯或干脆“令狐冲”(拎着瓶子喝),不带你抿一口意思意思的。
  盛夏,啤酒分冷藏和常温,根据你的口感喜好性格脾气和当日气温选择。
  记得我第一次喝啤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重庆当兵,政治处主任带我和老李到山城重庆出差。主任家在重庆,公务活动结束后就猴急猴急回家“热炕头”去了,把我和老李“凉”在宾馆里。
  重庆是西南重镇,著名的雾都,其喧闹繁华不输大上海,尤其是夜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特色小吃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
  老李见多识广,脑袋瓜子灵活。他问我喝过啤酒没有?我双目瞪得溜圆,一脸懵圈。什么是啤酒?白酒、红酒见过,但很少喝,不年不节的,家长是不让端杯子的。啤酒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老李说,走,今晚我带你去尝尝鲜。我们把宾馆房间里的水瓶热水倒掉,拎着水瓶到街上打散装啤酒抱在怀里,再买一些各种各样的重庆小吃打包带回宾馆。两个人,两水瓶啤酒,几种特色小吃,边吃边喝边摆龙门阵,浪漫而惬意,快活似神仙。我酒量不争气,一水瓶啤酒下肚,头发昏眼发直,厕所跑几趟后,呼呼一觉到天明。
  对啤酒的第一印象不错,口感舒服,不像白酒那么冲人,于是乎,列入一年一度探亲采购的物品清单。那年仲夏回家探亲,我特意买了一只5L的塑料桶,灌满啤酒登上了返乡的“东方红35号”客轮,由重庆顺江而下到安庆,一趟四夜五天。一路上啥事没干,只顾着给塑料桶放气,因为啤酒那玩意胀气,每隔几小时,塑料桶鼓的像癞蛤蟆肚皮一样,不放气我担心它真的会爆炸。一路折腾到家,奉献给老爸。老爷子看了看,闻了闻,倒了一茶杯,一点气泡都没了,抿了一口,头直摇,手直摆,“嗯,简直跟马尿汤的气味差不多,不照不照”。
  那一年我随团去德国考察学习,德国啤酒世界闻名,在墨尼黑正好遇上啤酒节,只见偌大的大厅里摆放了几排长长的条桌,上百老外围坐桌边,一人几扎黑啤,赤膊上阵,吆三喝四,异常热闹,我们走近一看,竟然没有下酒菜,连一粒花生米都找不到,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喝下去的,而且一喝几小时,还津津有味。
  有人说“喝一辈子酒,丢一辈子丑”,啤酒也不例外。啤酒虽然温柔,但喝多了它胀肚子,也很麻烦。记得有一次战友聚会,有人提议,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一碗酒端平,喝啤酒时任何人不允许上厕所,有人还真的把包厢门给反锁上,结果几瓶啤酒下肚,就有人拎着裤腰带围着桌边乱跑,真喊求饶认输。还有一回和几个同事出差,返程时喝了啤酒上高速,不一会儿就有了内急反应,等不及到服务区了。男人“方便”真方便,应急车道停下来,双闪灯打开,跑到路边小树林,“一泻千里”。其中一个伙计真够损的,自己舒服了,上车竟然吹口哨,而车上还有两位女同胞也喝了不少啤酒,口哨一吹,反应更大,脸都憋得通红,好不容易到服务区才三步并作两步去找厕所卸包袱,你说损不损。
  盛夏来临,啤酒盛行,人生豪迈,有酒有菜,享受生活,喝点啤酒!但啤酒毕竟是酒,奉劝各位量力而行,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