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汤店
皖西日报
作者:程传军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程传军
清晨,太阳爬上山头,树林顶上,橘红色的晨雾渐散,万道霞光像无数条红色的丝带染红整片山野。 地处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青山镇汤店中心村,四周山势高耸,风光秀美,宛若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 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新的一天驻村工作由此开启。 在村党总支书记吴冬孜的带领下,作为全市第九批选派驻村工作队,我们每天有计划地开展走访群众,拜访老村干、老党员,调研产业园,田间地头活跃着我们忙碌的身影。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对于哪些是脱贫户,哪些是监测户,哪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有留守儿童,哪家是孤寡老人等细节,我们都要做到了然于心,为今后开展脱贫户监测帮扶、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治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山水一程,风雨一路。张家的山头被别人占了,要求调解赔偿;李家的通组道路不平坦,要求重修;王大爷家的门前庭院一遇山洪就积水,需要解决;胡老三家的茶园错过了政策期,要求重新购买保险……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这些芝麻点儿的“大事”。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对群众的一个个诉求,村干部都会妥善有效化解,往往是带着愁容进了村部,挂着笑脸走出村部。 向下扎根,务实为民。村干部们说,做群众工作不仅是一门艺术,对待群众的诉求,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和念兹在兹的情怀,直面现实、正视困难,不能“绕道”回避,而要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尽最大能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汤店村域面积30.8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全村共计925户3484人,其中常住738户2322人。脱贫户160户460人,监测对象8户17人。平日的村庄大都是宁静的,青壮年大多奔波在外,在家的多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和孩童。 初到村里,正赶盛夏时节,为了让这些留守的孩子暑期安全,做到防溺水和学习两不误,村里每天把这些孩子集中到村部,统一由志愿者们帮助看管照料和补习功课。村干部的“细心”换取了在外务工人的“安心”。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作为驻村干部,驻村意味着责任,干事意味着担当,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赢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前,全面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加速拉开,给山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打造精品示范村,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势必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肩扛为民责,践行百姓事。”我常和工作队的金寨县妇联选派干部雷文君说,我们这支工作队必须与村两委加强协作配合,持之以恒、接续奋斗,既要努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防止返贫风险,也要统筹谋划、超前规划,补短板强弱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汤店村通过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了占地面积200余亩的竹制品加工产业园,引进4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入驻,实现工业产值4000万元,带动当地100余人务工。结合金寨县“西山药库”建设,引进同济生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铁皮石斛、米斛等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生产,带动周边50余名群众就业。通过“能人回归”工程,引进樱草家庭农场,建设260亩高标准蔬菜大棚,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带动周边50余人就业…… 汤店村也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茶叶、毛竹、中药材、蔬菜、黑毛猪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今年春节期间,省委主要领导专程来村调研,详细了解乡村建设规划、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基层治理等情况,并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村庄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生态山村。 机遇难得,使命催征。如今,正在建设中的和襄高速公路即将穿村而过,宽阔的乡村道路互连互通,日益发达的交通,即将改变汤店村的发展格局。这个昔日传统的小山村将依靠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正致力打造徽风皖韵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真正让这里的风景带来好“钱景”。 晚日西沉,如金红的火盆滚入远处山边,那来不及召回的光把天际晕染,山峦层层叠叠笼罩在淡红的寂静之中。不一会儿,群山渐渐褪成墨绿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 山村夏夜静如诗,明月高悬照青山。树影婆娑摇翠竹,花香馥郁透罗帏。清风拂面心神爽,蝉鸣入耳梦魂迷。 然而,夜阑人静,我却久久无法入眠,我一直在思考着:在接下来的驻村两年时间里,我们工作队该为村里做些什么,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