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非遗”专题·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百岁“听风者”的革命人生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应好

  在全国人民即将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全军加速冲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今年已106岁的老红军胡正先被驻京老干部服务管理局评为“老有所为榜样”,称他一颗红心永向党,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发挥光热、助人奉献,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胡正先12岁参加革命,1984年在总参三部副部长任上离职(副兵团级),戎马一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其出色的“听风”工作,先后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紧跟红军
  1918年9月,胡正先出生在“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的独山镇(今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家徒四壁。4岁时母亲去世,11岁时奶奶又去世了,就剩他和父亲艰难度日。迫于生计,12岁那年只得去帮人家放牛。
  放牛这年(1930年)年底胡正先就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老人回忆说:“我放牛的时候,有个人经常来找我聊天、讲一些道理。熟了以后,说要介绍我加入一个组织,问我可愿意?”胡正先同意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称少年共产党,1930年2月,共青团六安特区临时委员会成立)。
  1930年,胡正先当了红军,被分在六安县苏维埃保卫局看守所(原为刘铭传当铺),负责看管女犯人。不久,张国焘大肆“肃反”,排除异己,国民党又集中兵力进攻苏区。1931年9月5日,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独山陷落,县委机关随主力红军往西转移。保卫局解散,小孩们被遣散回家。但当时胡正先就一个念头,跟着红军走。他和一个叫罗会春的小孩就远远地跟着红军,一路走一路丢一路追。
  到湖北枣阳新集的时候,打了一场遭遇战,此战红军失利。这时候伤病员很多,需要人照顾,部队就让胡正先他们来帮忙。胡正先就去医院当了看护(护士),再次加入红军。
  1932年11月,胡正先随部队来到湖北、山西、河南的交界地——漫川关,这时西行的路被敌人杨虎城部挡住了,后又有胡宗南等部追兵,就又打了起来,称作漫川关战斗。这是场恶战,如果红军打不出去,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战士们都拼命地突围。所谓“一人拼命十人难挡”,英勇的红军终于突出重围,但伤亡很大。就在这危急关头,胡正先又发生了意外。当他正在山坡上烧水给士兵换药时,一锅开水被一个看护不小心踢倒了,浇在他的双脚上。“这下走不了路了,我大概要死在这漫川关了吧!”胡正先害怕起来。幸好政委知道了,吩咐两名看护抬着他跟着部队下山。
  就这样,胡正先被一直被抬到汉中。部队准备翻越大巴山(四川与陕西的界山),进军四川。重病号都被留下,胡正先也被留在老百姓家里养伤。他睡了一夜后,想着一路的不容易,哪能就这样放弃呢?于是咬着牙拄着棍子又一瘸一拐地朝着部队行进的方向走去。
  大概走了六七天,胡正先在一个村庄赶上了休整的部队。这时胡正先所在的医院已解散,他被分到红九军二十六团卫生所。第二天在战友们的保护下,胡正先翻越了大巴山。大巴山平均海拔2000公尺以上,据说有210里路,红军整整翻越了三天。
情结四川
  到了四川后,部队行进到距巴中30里路的毛浴镇时,在镇上的木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木门会议,主要商讨在四川建立根据地的问题。这时胡正先又病了,寄养在一户百姓家。这家就老两口,他们想收胡正先做儿子,但胡正先一心只跟红军。一个礼拜后,胡正先病好了,再次回到部队。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粮食充足,人口也多。巴中人民对红军特别友好,很多人都参了军。当时红四方面军一路上减员很多,2万子弟别故乡,到巴中时只有1.2万人左右,沿途折损近万人。但当红军离开时,已经扩展到12万多人,而在四川打了那么多仗,牺牲的就有20多万人。
  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参加红军,老人由衷地感叹到:“这是因为党正确,她代表人民,红军是真正为老百姓!”建国后胡正先重回巴中时难抑感激之情,称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浴血西北
  1935年3月,10万多红军将士强渡嘉陵江,离川北上,迎接党中央。后经雪山草地反复克难前行,终于在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紧接着,21800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5个月后基本全军覆没,只剩不足400人,胡正先很幸运成为其中一员。剩下的西路军将士经甘肃往新疆跋涉。他们边打边走,已非常疲倦,穿着单薄,天气又冷,更没有吃的。而这里的敌人是非常强悍的马家军——西北五马(这是对活跃在西北的少数民族军阀的统称),因此他们就只有白天躲藏,晚上行军。
  有段时间,连续40多天没见一粒粮食,吃树根啃树皮,甚至吃石子;没水喝,就喝尿,乃至战友们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有没有尿给一点。当地百姓也很穷困,胡正先在一家住了一星期,去时是一个姑娘接他的,走时是她父亲来送的,胡正先就问他怎么这么多天没见你姑娘。“唉呀不瞒你说,我们家就一条裤子,姑娘穿了我就出不来,我穿了姑娘就出不来。”战士有穿两条裤子的,就脱下一条送给他们。
  无论多么艰难,甚至直面死亡,有的还蒙受冤屈遭受不公,但只有流血牺牲没有逃兵,战士们始终秉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红色“听风者”
  红军为加强侦查敌情、截听敌电台的能力,就挑选根正苗红、革命信念坚定、识字、机灵的战士去学习无线电通信。胡正先被选上了,虽然他一天学都没上过,但在行军路上,自学识字500多个。从四川到新疆,胡正先一直在无线电训练班当学员。
  1937年5月,胡正先随西路军历尽千难万险到了新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又跟着苏联专家学习“滴滴答答”,这以后就真正成了一名“听风者”。
  1938年3月回到延安后,胡正先被分到军委三局,没多久,又被调到二局。二局就是专门负责情报,侦听敌电台。胡正先给自己开了追悼会,表明一辈子就订在这“滴滴答答”,永远当一名红色“听风者”。
“电波”显神威
  毛主席一再讲到二局的重要,说长征中离不开他们,战争中离不开他们,到了胜利的时候还是离不开他们,他们是我的顺风耳千里眼。所以不管到哪,军委一定都把二局的人放在首长身边。在延安时,胡正先离毛主席住处仅5公里。
  抗战期间,日本将领山本五十六的坐机,被美空军击落,那个情报最开始就是胡正先他们提供的。另外,中央根据二局的情报,还作出日本即将投降的准确判断,推动了抗战胜利。
  日本投降后,胡正先被派往东北。他先在佳木斯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养“听风者”,后来这些学员都成为这一行的骨干。
  辽沈战役时二局的两个高手曹祥仁(四野副参谋长兼二局局长)和胡正先就住在四野司令部旁边。之所以说他俩是高手,一是他们记忆力强,几千字的摩斯明码烂熟于心;二是他们听力好,能根据不同敌电台的噪音和敌方报务员发报时的不同手法精准分辨出是哪支部队在发报和是哪个报务员在值班。胡正先说他每天都要寻找那比蚊子声还要小的敌台电波,就如在大海里捞针。但战争中,早一秒捕捉到敌台电波,就可能多挽救一个战士,多记录一句讯息,战争胜率就增加一分。当时四野打下锦州后,林彪撂下一句话:“一定要找到廖耀湘!”但几十万人的兵团,要找到这个胖子就是大海捞针。后来,他们在截获的一封明码电报上看到“王先生尸胡家窝棚”。译电员认为是干扰信息,没理会。但曹祥仁却发现了秘密,因为他知道“王先生”是廖耀湘的代号,他思忖片刻顿时恍然大悟,繁体字“尸”字的编码和“在”字只差了一个数字,应该是报务员抄错了,这条电报应该是“廖耀湘在胡家窝棚”!最后果真如此。所以林彪后来对二局的评价很高:“与其说是我在下命令,不如说是二局在下命令。”足见“滴答”的神威。
  东北解放后,胡正先跟随四野挥师入关,打响了平津战役。接着,马不停蹄渡过长江进军湖南。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殆尽,就把希望寄托在“小诸葛”白崇禧身上。“小诸葛”果然名不虚传,我军刚进入湖南时,一个师就在双峰青树坪被他包围了,后虽突围成功,但造成800多人死伤。林彪也发现了白崇禧的狡猾,始终找不到其主力的位置。后来终于截获了一个情报:白崇禧撤退了。四野根据这一状况,派出一个师追击以拖延其行军速度,其他力量在外围快行军形成包围,白崇禧以为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吃掉这个师再走不迟,结果被四野包围,精锐覆没。
  解放军乘胜追击一路向南,很快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打响了。当时,海南岛国民党守军以薛岳为总司令,辖陆、海、空三军共10万人。而在半年前的金门海战中,我渡海作战部队9000余人全军覆没,无疑给海南岛战役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此次战役更加重视情报工作。胡正先已提前进住广州,住在叶剑英身边。庆祝广州解放时,胡正先还截获了敌人预谋刺杀叶剑英的情报。胡正先在广州建立了两部电台,与岛上两部电台互相联络,保障情报传递。由于情报准确及时,海南岛战役打得很顺利,为此得到中央表扬。
  回首百岁老红军胡正先的革命人生,有三点我们要铭记:一是坚定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的信念;二是坚守矢志不渝,竭尽全力做好一件事的诺言;三是坚持不断学习,奉献社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