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皋陶文化 推动文明进程
——读《皋陶研究文集》兼谈皋陶文化研究的创新趋向
皖西日报
作者:罗会祥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研究皋陶文化是六安文化史上的一个开创性事件,始于1993年,至今已逾31个年头,前后参与此项事业的专家、学者达百余之众。其间,有的已经作古,如发起人何超先生,于2011年谢世。有的悄然逃离,比如我,虽参与《皋陶与六安》(第二集)的编写工作,既没有深入,也没有坚持。始终如一,深耕于这个园地的,唯周其庆先生是焉!30多年来,周其庆先生研究皋陶文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皋陶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硕果累累,汇成《皋陶研究文集》这部专著。 皋陶,作为中国上古时期一位重要人物,相传为舜帝时的士师,以正直公正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其思想与实践,对于后世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帝王世纪》记载,“皋陶卒葬之于六,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古之“六国”即今日六安。1993年,安徽省六安市开启皋陶文化研究之门,成立了皋陶研究会和皋陶陵园开发领导组,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还吸引了皋陶后裔的参与,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提高了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作为最先发现皋陶文化意义并述诸笔墨的研究者,周其庆先生在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边缘,挖掘、整理并解读皋陶文化的精髓,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当今这个快节奏急速变化的时代,能有如周其庆先生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沉浸在一项文化研究之中,无疑是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流。周其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在皋陶文化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视野,更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周其庆先生的研究,绝非简单的史料转述,而是基于广泛而深入的文献考据,结合考古发现,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皋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他不仅关注皋陶个人的事迹与思想,更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其对古代社会治理、道德伦理、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贡献。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自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尤为值得赞赏的是,周其庆先生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文化自觉”,即不仅满足于学术探索,更强调皋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他通过一系列论文、戏剧、电视、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将皋陶秉持的公正、法治理念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的构建之中,强调道德与法律的并重,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周其庆先生看来,皋陶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他通过对皋陶“明德慎罚”、“以教化治国”等思想的阐述,提醒我们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应将其转化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显得尤为重要,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与活力。他的研究还展现了人文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学术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态度,为年轻学者树立了榜样。他的研究是对一位古代先贤的致敬,更是对当代社会坚持文化自信与法治精神建设的重要贡献,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也激励着更多有识有志者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创新中去。 近年来,为增强青少年对皋陶文化的认同感,六安市文旅局等机构组织研学之旅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和学习皋陶文化,收效良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皋陶文化研究的创新与突破,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皋陶文化的核心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其中蕴含深厚的民本情怀,体现了重民、安民、爱民、惠民的治国导向,以及对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皋陶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对当代社会的法治建设与道德重建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平衡法律的刚性约束与道德的柔性引导,皋陶文化提供了历史智慧。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皋陶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虽然不断提升,但研究视觉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整合。研究方法也较为传统,多依赖文献考据,缺乏跨学科统筹。同时,如何将皋陶文化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可行的社会治理方案,更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皋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追溯,更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与应对策略的探索。创新的难点在于史料的局限、古今衔接的桥梁搭建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唯其如此,更应当找准皋陶文化研究的创新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和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皋陶的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更准确地还原皋陶及其时代的社会风貌、法制思想和文化内涵。可采用历史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皋陶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促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另一方面,皋陶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利用,应研究如何将皋陶文化转化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手段,对皋陶文化的相关文献、遗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智能分析,创建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平台,让公众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了解和学习皋陶文化。再一方面,借助“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皋陶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皋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实现文化的互鉴与共生,促进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为当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文化繁荣、国际交流等多领域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路径。 皋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前瞻。我们期待,在未来10年乃至30年,皋陶文化研究涌现更多更新更具当代价值的成果,通过跨学科融合、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探索与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有效激活皋陶文化的内在活力,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与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