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专栏·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浅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加重,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的发生与代谢障碍程度、病程时间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要早一些并且更严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中老年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及视野缺损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还可导致患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甚可诱发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及时掌握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目前,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检查手段有眼底镜检查以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以损伤视网膜微血管为特征,其病程根据眼底改变分为六期;分为非增殖期病变和增殖期病变,其中增殖性病变是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积极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上治疗该病应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于不同的治疗措施。中医上,糖网属于“暴盲”“云雾移睛”等范畴,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西医治疗措施:
  ①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是防止视网膜病变恶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根据病情选用局部或全部视网膜光凝治疗,在黄斑区可做局部格栅样光凝。其目的为避免新生血管的产生,并减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一般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要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主要适用于临床分期第Ⅳ、Ⅴ期,但过早进行激光治疗,其弊大于利。同时视网膜光凝治疗亦有副作用,如:视网膜损伤、周边视力丧失、视野缩小、玻璃体出血等。
  ②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或)长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视网膜血管渗漏,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在眼科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特别是治疗糖尿病所致的黄斑水肿,治疗效果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③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大量玻璃体积血以及机化条索牵拉致视网膜脱离者。术前应先予以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减少术中出血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措施:
  ①中药汤剂治疗:辨证选用生脉散、丹黄明目汤、加味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温胆汤等口服。
  ②中成药治疗:辨证选用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血明目片、川芎嗪片等口服。
  ③内科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原发病,辨证选用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等口服。
  ④针刺治疗:除有新鲜出血和视网膜脱离者外,可行针灸治疗,可选穴三阴交、足三里、睛明、攒竹、承泣等。针刺可调控视网膜血供,改善眼底血液循环及眼部组织间代谢。
  ⑤中药热敷与熏眼治疗:运用中药眼罩热敷患者眼部,以及中药熏洗配合眼部穴位按压,有效改善患者眼部干涩、视物模糊等临床不适症状。
  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通过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可达补气、活血、化瘀之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可采取综合治疗,即中西医合治,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与调护:
  ①严格而合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基础。
  ②定期做眼科检查,早期采取针对性治疗。
  ③日常生活中慎起居、调情志,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底检查,从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做起。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治疗本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用或替代西药治疗。同时,中药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应慎重选择和使用。
  总之,选择合适的措施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遵守医嘱,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安市中医院眼科 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