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艺坛书院·岁月“食”光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时光老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喻本荣

  暖阳披纷的初春,我们来到林水寨。睹面相逢的是山野之间那座老屋,土坯墙草房子,一座很有年代感的传统民居。走进泛着时光痕迹的老屋,有回家的感觉,那一刻,心底生暖,乡音乡情如惊蛰的一声春雷在心头缓缓滚过。时光仿佛拉回到半个世纪前的老村庄,所有的故事,都在村上的庄稼地里无尽地生长。
  老屋面南而建,舍南舍北皆春水。门前的池塘种了荷花,来得早了些,想想青荷在水里也该起了身,正在奔赴这个春天。池边一排高挺的白杨,枝条刚刚返青,树梢上举着两个乱蓬蓬的鸟巢,那是喜鹊窝。喜鹊在民间又叫报喜鸟、吉祥鸟,喜鹊择巢,都是好风水宜居的地方。少年时,一群孩子放学,总要朝着有喜鹊窝的方向奔跑,因为那是家的方向。
  一片亲子菜园,紧邻老屋铺陈开来,青蒜、香葱、菠菜、雪里蕻、毛白菜……无公害的蔬菜家族,人丁兴旺,长得欢欢喜喜。屋后几竿修竹,自由繁衍,一直蔓延到木格子窗前,四季绿着。还有许多野生树,没有章法地生长着。林花未开,可我仍能一眼认出杏树、桃树、老乌桕,还有老槐树,因为它们都像我的发小,曾经长在我的故土,长在我年少时的村庄。绕着老墙根,随意地走走看看,发发呆儿,听听风过林子的声响,想想那年那月那些事儿。岁月深处,这样的老屋,曾经住着几代人的童年,住着往事。
  老屋门前,远畴平畈,阡陌之上,白鹭慢飞,野鸭戏水。这里土地肥沃,随便撒下一把种子,都能长出一地蓬蓬勃勃的庄稼。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春雪过后的生态园,农田休耕,农人们正在筹备农事,踩着节令,准备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推开两扇厚重的木门,是一方天井院,院子里的水池蓄满了春水,穿过东西厢房,后一进堂屋和东西两个房间,四根柱子木床,轻纱蚊帐罩着干净的床铺,归家的人闻着花香入睡,听着茅檐下平平仄仄的雨声,那一夜无梦,踏踏实实地睡了个饱觉。老屋是游子安放灵魂的地方,与一缕炊烟对视,与一群鸟儿歌吟,时光墙上的挂着的锄头、镰刀悄悄地消瘦,终将老去。机械化代替旧时农耕,林水寨里的新农人,晴耕雨作,鱼田雪稻,生态大米,足以喂饱你我舌尖上的乡愁。
  一条条通往村庄的路,宽或窄,远或近,勾勒出乡村的表情,像一幅黑白版画镌刻在时光深处。那条道上曾经有麦子青青,稻谷橙黄;有驮着夕阳成群结队暮归的牛羊;还有晨钟暮鼓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时光逆流,垄上茅草花摇着春光,池塘稻田边青翠的蛙鸣,擦亮了晓色和夕阳,也擦亮了游子此去经年最美的乡愁。
  不等多日,舍南舍北,杏花开,桃花开,这里将是铺天盖地的青绿。时光静谧,恍若听到麦子拔节声此起彼伏,响彻在熟悉又陌生的村庄。忽而心潮起伏,想买一方古砚回来,在某个怀旧的日子,坐在老屋木格子窗前,把将残的灯火吹红,慢慢地描摹着庄稼的影子,描摹某个黄道吉日,农家人办喜事,红烛照亮木窗格子上红红的“囍”字。写下一些关于林水寨变迁的文字,或画一幅小桥流水的故乡水墨画,挂在老墙上,让走出林水寨的人,奔波忙碌之后,有个地方可以怀念,可以慢慢地想起。
  又见春天。
  行走之间,内心暖意,时间清芬。漂泊在外的人回到故乡,站在老屋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身边每一个人:在林水寨,我们有一座老屋,有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