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系乡愁
皖西日报
作者:刘东升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东升
原本是个不爱赶热闹场的人,偶尔也有例外。 晚餐罢,到城西新建的商业城“罍街”去散步消食。临近路口,人稠车密。道路两边各色蒸炸、卤煮、小吃、水果摊点首位衔接,烟气缭绕。小吃摊主的吆喝声、进出车辆的鸣笛声,嘈嘈杂杂。懵懂间,忽然想起:今天是“罍街”正式开街的吉日,我是不期而遇,赶上了热闹。 早前,听说过省城合肥有个“罍街”商业城,没去过。六安也要建一个“罍街”,我觉得蛮新鲜。六安新建的“罍街”初具规模不久的一个秋晨,在微微清风和柔光斜阳中,我乘兴在偌大、安静、空旷商业街闲庭信步。至于,为什么要选址在此,猜想应该是决策者看中了它依城傍水,祈望开张之后的商业城能顺风顺水,财源滚滚如流、人脉广博、人间烟火味浓吧。 罍街不仅地盘阔大,且四面临路,独占六安城西一块四方环路的“风水”宝地,内里设计布局,也看出了建造设计人的一番良苦用心——其糅明清古风与现代构筑神韵于一体:有亭台、楼阁、连廊、飞檐;错杂超市营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歌舞、戏曲、艺术等经营内容和谐对接。未来,说不定这还会是六安西城的又一大商业亮点呢。 虽是不期而遇,赶上罍街开街,也算是自己的运气。没有想到一开街,罍街人气就这样旺。尽管没有亲身感受到当日下午正式开街仪式的隆重,但傍晚时分,罍街的景色感觉比之前来时白日所见更胜一筹。夜幕下,有高耸城门的清浅疏影,有店家广告的霓虹闪烁,有小巷深处七彩绚烂,还有金光熠熠的罍街牌楼。 穿梭于熙熙攘攘人流之中,我不自觉随着人潮便被带到了灯火通明的小吃一条街。这里的人乌泱乌泱的,有的在“张三炒货铺”前购买炒货,有的围拢在“新疆羊肉串店”门口眼巴巴急等着要把烤熟的羊肉串带走;有的在“六安臭干”店铺门口排着长队。总之,到小吃一条街来的人都是奔吃的而来的,不管晚饭在家吃过没有,感觉对眼的,能勾拨起腹内小馋虫的,多少也要买一点,尝尝鲜,满足一下口腹之欲。置身如此热闹场景,闻着食物五味飘香,我也不由得抛却了平日里的淡定和习惯性的矜持,买了一碗臭豆腐干,一边逛吃、一边闲看,随着人潮大流,兜兜转转。 在一阵响亮悠扬和高昂热烈的观众喝彩声中,我被吸引到了街北大门的牌楼下,见这儿里三层外三层,铁桶般地围着一圈人,我好奇又费力地挤进一看,原来有人在搞现场直播。从现场设备看,行头比较专业。人圈中心,有一男一女在作黄梅对唱,表演、神韵到位,口音字正腔圆。极富深情柔意的黄梅曲调,被表演者拿捏得入耳入心。围观的游人听得出神入化,小声附和,连我这个黄梅戏曲的门外汉也情不自禁裹足站定,不舍挪步离去。在演艺者稍歇片刻的当儿,看着周边围成一圈欢喜的人群,我不由得从心底陡然生出些许感叹:是哟,好久没感受到这样的烟火气和热烈的氛围了。许多年前,在某一处的街头巷尾,有人围成一圈,看街头艺人表演的热闹场面,还清晰依然,让人情怀难了。这算不算是一种乡愁呢,还是自己对已经消逝的青春的一丝怀念?尽管那个时候,方方面面大不如眼前,可那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心底埋下的一份纯真和牵绊。 罍街开街之后又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再次去了趟罍街。小吃一条街依然银花火树、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在乐享小街美食的热闹中,我无意发现了一处小小的变化——罍街大门头以及街内的名字改掉了,“罍”改成了“皋”字。这种变化按理说小也不算小,毕竟是个新的大商业城的名头,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我暗自揣测:之前,是不是开发商欲借船下海,追求成功,搞商业连锁?省城有的,就直接拿来,安上这么个名字,省心又省事。也许是开发商后来感觉有什么不妥,还是改了为好。 暂且不管它因为什么改了名头,关注了这一改动之后,我倒觉得改“罍”为“皋”反而更为妥帖。毕竟“罍”只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以此命名,并不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说起“罍街”还要费一番口舌向人解释究竟是哪个地方的“罍街”。而“皋”、皋城却是我们六安独有的“这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传统内涵丰富,具有它的唯一性。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的六安人,还是曾在六安生活、逗留过的外地人,讲起皋陶,说到皋城多半也会知道说的就是六安,说的是六安人自己的家乡。特别是曾到“皋街”游玩过、又长时间身在外地的六安人,小吃街上的热热闹闹、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会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记,撩起你深埋于内心牵肠挂肚的乡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