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霍山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叶家集解放前后(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周启仁

  迎解放大军驰骋皖西
  叶家集是皖豫边上大镇,三省结合部,东连西接,是进出大别山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赢得胜利,日本国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随着庆祝胜利的锣鼓声消失,叶家集却看不到抗日期间暂时的繁荣,又迎来了国民党颁布的戡乱令,加紧了内战步骤,发动了对中原新四军李先念部的围剿。为了扩充军队,国民党到处拉丁征兵,闹得人心惶惶,富人有钱不出丁,穷人有丁不愿出,只有东躲西藏,以武抗丁的亦不断发生。听说湖北老河口那里战事正紧,拉的壮丁,一个个用绳子拴住右手,联成一线,夹在队伍中间,两旁有持抢士兵押着在街中前行。保甲长手持户口册挨家收着夫子费、草鞋费、慰劳费等,多如牛毛的苛捐什费,让百姓苦不堪言。叶集过一次兵,百姓就遭殃一次,当时称中央军为遭殃军。特别是国民党垮台前夕,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金圆卷面值越印越大,在百姓面前失去信用,被硬币银元铜元代替。或以物易物,进行交易。百姓生活在风雨飘摇中,朝不保夕,翘首企盼解放。
  1947年初春,叶家集北关,国民党第十战区立煌兵站,叶家集军运代办所的弹药仓库突然爆炸,那天子弹横飞,响声震天,街上居民家家关门闭户,三天三夜不敢出门,回想起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街坊议论纷纷,月把惊魂方定。
  叶家集第一次解放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大军第三纵队,为右路军,从霍邱县三河尖于8月26日涉渡淮河,27日结集在河南固始,8月31日(农历七月十五)晚,三纵七旅在旅长赵蓝田、政委曾庆梅率领下,抢渡史河到达叶家集,打响进入大别山皖西的第一枪。
  记得那天晚上月光如洗,国民党46师一个营,依托北上门工事顽抗,我七旅21团与之激战一夜,连同六安前来支援的伪安徽省保安三团一个营,阻击在离叶家集二华里的四方塘(当时是叶家集郊外),共毙俘敌600多人,缴获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34挺、汽车3辆,并打开仓库放粮40多万斤赈济百姓。三纵兵锋随即从这里展开,八旅向南大别山腹地金家寨进军,9月2日解放金家寨县城。九旅在童国贵旅长、秦传厚政委率领下,东击姚李庙、江店、渡淠河,9月2日,六安城第一次解放,9月3日解放霍山,9月8日解放舒城。11日解放桐城,14日解放庐江以及潜山、岳西、望江、太湖等县城9座。兵锋直指安庆、合肥。9月9日三纵又在六安县张家店歼敌4700人。10月刘邓在湖北高山铺歼敌12600人,经过这两个大胜仗,使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住脚跟,新区开始土改。先后刘邓在大别山共歼敌69000人,解放人口2400万。
  1947年11月2日,刘邓转战皖西岳西太湖,9日至12日召开会议,部署大别山坚持工作,决定成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军区。15日,皖西区党委、行署、军区在岳西汤池畈成立,辖以太湖、桐城、六安为中心的第一、二、三3个地委,六安称三地委,29日,在舒六县晓天三石寺成立。1949年元月,皖西全境解放,三地委移驻六安城,四月,三地委撤销,成立了中共六安地委,辖六安、霍邱、寿县、舒城、金寨、霍山6县,划归皖北区党委领导。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象一把钢刀插入蒋家王朝的心脏,慌忙调集33个旅于11月27日开始大举围剿大别山,发动了春季清剿和夏季扫荡,地主民团也乘势为虎作伥,肆意捕杀我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进行反攻倒算,形势十分险恶。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刘邓采取“避战分兵”的方针,刘邓分开,邓小平政委率前指留在大别山指挥二、三、六纵队,开展游击战争。12月中旬,刘伯承率一纵和中原局跳出包围圈,会同十、十二纵队分别到外线淮西、桐柏、江汉地区展开。至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部北渡淮河在临泉县韦寨与刘伯承回合。至28日,刘邓主力先后分两批转出大别山,奔赴新的战场。
  我刘邓大军三纵解放叶家集,转战于皖西广大地区,叶家集空虚,地方民团土匪乘机作乱。台育祥,外号“小头阎王”,原名台建瑞,霍邱柳树乡观山人。土地革命时期曾参加过共产党,后叛变革命,加入国民党,以防匪防盗为名,在叶家集依靠台氏家族办民团,开始手中有人枪百余。台育祥又网络地方贯匪,扩大武装,大约500余人,与霍邱管笃绅、朱援五、岳岐山勾结一起,占据一方。1945年9月,被国民党霍邱县政府任为大队长,1947年初,又被委任安徽省第二专署保安第二团团长,在叶家集一带伺机捕杀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
  赵善甫是一位传奇式革命者,原名赵慈坪,曾用过赵赤坪。住叶集北街,家庭贫穷,1902年12月出生,曾在陈家淋志成学校读过小学,参加过北京天安门、李大钊领导的五千人大集会。被组织推荐去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他一生追随党追随革命,矢志不渝,愈挫愈勇,六次入狱,六次脱险。刘邓大军来叶集,赵善甫主动与部队接触,拿出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证件,证明身份。他被南霍固县民主政府任命为叶家集镇镇长,组织一支小股游击队,1948年4月在河南五尖山朱家澄沟收粮,遭遇土匪袭击,不幸被俘,被河南匪首张天合、陈绍芳部引渡到台育祥部,台使尽各种伎俩,赵善甫守节不屈,于1948年4月20日,高喊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于叶家集小河底。百姓为之垂泪送别,1948年8月,固始县委在长家河召开会议,根据赵善甫表现决定恢复其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籍。他牺牲在黎明的前夕,是叶家集一面光荣旗帜,永远飘扬在人民心中。
  1949年元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国民党部队已被消灭,皖西全境全部解放,县、区、乡镇建立了人民政权,主要任务是支援大军渡江作战和剿灭残匪。
坚持地方游击战争
  刘邓主力离开大别山,留下随军南下干部和部分武装,与地方干部结合起来,坚持地方游击战争。
  当时叶家集划归鄂豫军区一分区活动地区。1947年10月1日二纵政委王维刚在金寨小南京指示以叶家集为中心,成立南霍(邱)固(始)县民主政府,辖四个区,和叶家集镇并任命赵善甫为叶家集镇镇长,11月下旬鄂豫区党委决定,以史河为界,金寨县一分为二,东部成立金寨县,北部成立金北办事处,李晓明任书记,孙荣章任主任,辖麻埠、双河两区,拥有武装100多人,活动在油坊店、南水田、熊家河一带。1948年2月初,在叶家集成立了金固霍(邱)工委办事处,李晓明任书记兼主任。辖麻埠、胡店、陈家淋、叶家集四区。主要任务土改、剿匪、反霸、支前。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大反攻阶段,大别山斗争急转直上。敌46师对鄂豫一分区的金寨、霍固地区,进行清剿与我坚持地方游击队形成“拉锯”态势,时李晓明率部向西北固始县结合部转移。几经反复,李晓明在反“清剿”斗争中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由原100多人的游击队到解放前夕壮大为一支史河支队,拥有四个支队800多人的武装。
  李晓明这个名字在百姓中广为传说,原以为是个五大三粗彪形大汉。有次,李晓明的队伍从街筒里经过,我默默地数着人数,只见穿着一色灰布军装、一色二十上下年轻人,个个精神抖擞,有人偷偷指点,领头的那个人就是李晓明,看上去只有二十七八岁,一米七几的个头,细长条,头戴八角帽,腰系皮带,佩着短枪,英俊干练,足智多谋,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文人,真是文武双全。
  那年,春雨连绵,挡不住大军的前进步伐。过境的解放军冒雨行军,但见军中三路纵队随营学生兵特别引人注目,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当时,我家也住了解放军,只看他们集合、开会、唱歌,帮我家打扫院子、挑水,从不进我家住房,开拔时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有借有还,水缸水挑的满满的,从不扰民,真是秋毫不犯。大军还在叶家集十字街东头广场巡演《白毛女》歌剧,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动人的旋律,第一次看到大幅标语写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第一次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一次喊着革命口号,这一切都那么新鲜,振奋人心,令我这个少年耳目一新,给我思想注入了新生的力量,次年春我即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9年5月鄂豫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霍固、霍邱县及金、固、霍(邱)办事处撤销,归建于霍邱县,属六安地委管辖,叶家集归建霍邱县,以史河为界,原来叶集街西的新街由河南划归叶集镇,在河南的原叶集区管的孙戚乡划给河南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