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零为整促增收
——古碑镇推进“小田变大田”工作的调研报告郑汉涛 王杰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今年,金寨县古碑镇党委、政府围绕“小田变大田”这一农村改革任务,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古碑镇耕地分布的基本特点 古碑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227米,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主要有单季水稻、玉米、油菜等粮食作物。全镇共有农用地31.24万亩,其中耕地仅有3.3万亩。全镇耕地大致可以分为冲田、畈田、山区梯田以及旱地等类型,其中冲田0.4万亩,畈田0.3万亩,山区梯田1.8万亩,旱地0.8万亩。全镇耕地存在以下特点:总量不足,人均耕地不足1亩;碎片化严重,缺少成面积的规整农田;质量不高,六成耕地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绝大部分耕地为黄泥砂土质,且大多没有生产道路、灌溉设施;利用率偏低,群众外出务工,耕地一定程度上存在闲置现象。 二、陈冲村“小田变大田”案例分析 2020年,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在古碑镇陈冲村李湾、下院两个村民组试点实施“小田变大田”面积108亩。 (一)项目实施情况。该“小田变大田”项目总投资154.73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平整及田块修筑、管灌设施、生产道路修筑。仅平整土地一项投资强度就达到6324元/亩,加上地块配套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亩均投资强度达到14330元。(二)综合效益分析。耕地面积增加,该地块原确权面积108亩,实施项目后确权面积113亩,同比增长4.6%。田块面积增大,该地块原有零散地块58块,现有地块28块,其中2亩以上地块24块农业效益增长,2022年水稻增产45公斤/亩,秋种小麦增产40公斤/亩。农民收入增长,2022年该村同类型零散地块流转费用450元/亩/年,而该地块流转费用为500元/亩/年,同比增长11%。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地块选择问题。实施地块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坡度、海拔、土壤、面积等因素,主要以海拔较低、土壤情况较好、土地相对集中的田块为主。(二)产权归置问题。部分农户对产权归置问题有较多顾虑,并田之后原界址被破坏,增加面积收益归谁所有没有定论。(三)资金保障问题。根据镇内项目建设经验,仅对土地进行平整、土壤改良,修建灌溉排水渠、田间道路等,亩均需要5000元至6000元,实施“小田变大田”亩均投入将更高。(四)长效管护问题。实施“小田变大田”之后,原有的农户承包地界址被打破,农户就不再具有进行日常管护的责任和动力。如果地块无法流转,将面临“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不愿管”的难题。 四、工作建议 从六安市来看,古碑镇在推进丘陵山区“小田变大田”工作方面具有典型意义。针对工作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研摸底,规划先行。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现状调查,建立包括地块坡度、海拔、土壤、面积等核心指标的数据库。加快制定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整体部署。(二)试点示范,逐步推广。综合考虑地形海拔、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差异化“小田变大田”工作试点。(三)健全程序,明确规范。完善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导则,根据市内不同区域地形地貌的特点,制定操作性强、更加精细的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针对群众顾虑较多的产权归置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基层探索具有首创精神、符合群众意愿的解决办法,还要广泛吸收已有的“耕地大托管”“数字田块”等经验,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四)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密切与省级主管部门沟通,加强项目争取力度,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行“小田变大田”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将项目实施主体放开至地方政府、村级创福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五)有效激励,提升动力。统筹使用“小田变大田”和新增耕地奖补政策,合理确定县、乡、村及农户的奖补资金分配比例。对市场化资金参与“小田变大田”工作出台奖补政策。划定参与农户土地流转费用保底基准线,综合使用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降低农民利益风险。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的培育支持力度,引导群众自发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种粮路子,为不断推进“小田变大田”工作打牢基础。 (作者单位:金寨县古碑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