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结合点 助力大发展
——关于推动“牵手大上海、实现新突破”的几点思考
皖西日报
作者:胡遵远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上海市与六安市、青浦区与金寨县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接与交流,双方制定了《合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怎样推进合作助力老区大发展、高质量发展呢?本文以金寨县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着力“做靓红色品牌”感召人。金寨,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我们可以通过撰文、著书、拍摄短视频、影视作品、开展巡回演讲、巡回展览等方式方法,着力做靓、积极推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两源两地”“两大起义”“两支长征队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初始诞生地、红二十八军的二次重建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的所在地”“红色经典《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和“全国第二将军县”等一大批红色文化品牌,以此震撼人、感动人,以此激发上海人民感恩老区、回馈老区的激情和热情,坚定上海人民支援金寨、牵手金寨的信心和决心。
二、着力“推介绿色资源”吸引人。金寨享有天然氧吧、长寿之乡、西山药库等美誉,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板栗之乡、六安瓜片原产地、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拥有林地440万亩,森林覆盖率75.5%。我们要大张旗鼓地、源源不断地向上海人民进行广泛宣传、积极推介金寨的绿水青山和有机食品。比如:“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神奇的天堂寨,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的秀丽景色和优质的水资源,遍布全县的茯苓、天麻、灵芝、西洋参等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高山反季节蔬菜、有机稻、有机米等有机食品等,不断扩大、切实增强老区金寨的影响力、吸引力。
三、着力“挖掘渊源关系”打动人。金寨与上海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也有很多很深的渊源关系。我们应该组织人力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努力寻找其中的感人故事,以此感染人、打动人,切实增进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
从交通区位看,上海和金寨同在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上,可以用“千里姻缘一线牵”来形容。
从革命历史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出生于金寨、成就于上海,长眠于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1949年,金寨籍将军肖选进、余明、宋文、陈宏、林乃清、傅绍甫、詹化雨等亲自率部直接参加了上海战役,为上海人民赢得解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两地渊源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籍知识青年肖征等一批同志来到金寨插队落户,在金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1991年洪灾过后,当时的上海市闸北区(现已并入静安区)人民向金寨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给老区人民送来了一批又一批救灾物资。
近年来,许多上海客商相继来金寨投资兴业、助力老区发展。双方制定《合作实施方案》以后,上海市青浦区统战、卫建、文旅和共青团系统以及区委党校、史志室等分别与金寨县对口单位建立友好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始了实质性运作,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
四、着力“引进项目资金”惠及人。我们要在广泛深入宣传、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适时推出金寨县加快发展所需要引进的人才和项目,同时广泛地宣传老区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的优惠政策,以此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惠及老区人民。在“牵手”方式上,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采取领导带头、组建专班、登门拜访等方式,主动到上海特别是青浦区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去大力宣传红色金寨、积极推介绿色产品,让金寨“走进大上海、进入市民家”。适时邀请上海党政代表团、企业家协会等各界有识之士来金寨考察、实地感受、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巩固“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在理清渊源关系的前提下,以史查人、以事找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千方百计地巩固“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力争在各行业、各领域都能与上海人民建立起友好关系、结交真心朋友;充分发挥“沪上金寨人”的积极作用,全面摸排、广泛联络“沪上金寨人”,充分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发挥他们的媒介优势,加快合作步伐、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些简单的项目谈起,比如:邀请上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金寨干部学院开展学习培训,邀请上海的一些机关团体、大型企业组织员工来金寨开展红色旅游,邀请上海市的一些高校和中小学带领学生来金寨开展红色研学等,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类似送金寨特色产品、有机食品进上海大市场、大超市等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引才、引智、引资金、引项目方面延伸和拓展。(作者单位:安徽金寨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