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
——金融标准化基础知识与“十四五”规划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促进金融标准化高水平发展,增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金融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金融标准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分行开展金融标准化宣传,重点讲解金融标准化基础知识与“十四五”规划。 一、金融标准与金融标准化。 金融标准是金融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为金融活动提供规则、指引,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标准化,是标准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推进建立健全金融标系,以金融标准规范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0)(简称金标委)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在金融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对金标委进行领导和管理。金标委下设证券、保险、印制三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开展证券、保险、印制专业标准化工作。 三、“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基本要求。 “十四五”时期,要发挥标准化在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强化标准化对建设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高水平金融市场开放的支撑,为金融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一)金融标准供给体系持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定位更加精准、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团体标准创新引领和规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企业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 (二)金融标准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金融标准与法规政策协同性增强,全行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金融标准成为包容审慎监管的重要手段,金融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金融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金融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中外金融标准体系逐步融合发展,金融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更有成效,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金融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 (四)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依托数字技术的新型金融标准化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效能显著提升,金融机构设立标准化部门或专职岗位的比例明显增加,标准化工作能力大幅提高,金融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标准化服务机构建成并发挥效能,金融标准化服务业逐步兴起。 五、“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工作重点。 (一)标准化辅助现代金融管理。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对金融监管的支持。 (二)标准化助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标准,深入推进证券期货标准建设,加大黄金市场标准供给,拓展升级保险市场标准。 (三)标准化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推进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金融标准保障。 (四)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稳步推进金融科技标准建设,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强化金融网络安全标准防护,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标准建设。 (五)深化金融标准化高水平开放。加快先进金融国际标准转化应用,积极参与金融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标准化合作网络。 (六)推动金融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标准供给结构,强化金融标准实施应用,培育金融标准化服务业,推动金融标准检测认证协同发展。 (七)夯实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优化金融标准化运行机制,提升金融机构标准化能力,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