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淠河湿地 魅力六安
皖西日报
作者:李汝颖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汝颖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穿薄雾,微微浸染着淡青色的天幕,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青草香,一群东方白鹳展翅嬉戏划过芦苇荡,便打破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一拂晓的静谧。 淠水 淠河,源自大别山北麓,向北汇入淮河,是六安人民的母亲河。“淠”是形声字,“田”与“丌”的组合象征着“在水里把田地支起来”,“蒹葭苍苍”、“萑苇淠淠”形容水边的芦苇生长的苍翠茂盛。因而,“淠”字的本身俨然是一幅《诗经》中描绘湿地的美好画卷。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安市区西北部淠河中游,公园总面积为4560公顷,公园内淠河长度54.75千米,其中湿地率达到84%,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正可谓是“六安之肾”。 景色 初秋的傍晚,漫步在湿地公园的小路上,观赏着眼前的清波荡漾、水盈草美,三五成群的鸟儿或在湿地的水面上游曳,或在芦苇丛中觅食,不远处还有悠闲吃着草的水牛,宁静自然,好一派“苍葡叶飞分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的田园景象。霎时间,盈盈的湖水倒影着天空、云、树、岛屿和芦花,分外迷人。 虽处自然之中,却并未远离都市。淠河一直影响和丰富人们精神领域的最突出表现便是其景观效应。水资源衍生出一种刺激感观、活跃情操、平心静气的精神资源,是分布广泛而又作用突出的景观资源。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早春梅香阵阵,盛夏绿岛如琴,深秋的蒹葭千里和寒冬银粉玉屑的独特景致,明显有别于街道、楼房和交通等的城市景观,淠河的物质特性、形态特性、功能特性的介入,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拓展了皋城的舒适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鱼鸟 河流浅滩,树风翠影。淠河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潺潺,深潭和浅滩相间,两岸郁郁葱葱的乔灌草木,错落有序、相互映衬,生机勃勃,保留了较好的自然原生态,是鸟类以及鱼类筑巢繁殖的优选场所。 自老淠河综合整治,与上游的横排头水利枢纽形成贯通以后,淠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两岸水清、岸绿的无限风光中,时常能看到成群的白鹭、天鹅、东方白鹳等鸟类在湿地里嬉戏、觅食,从逐年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持续到来和数量增加,便意味着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是鸟类越冬、迁徙的理想栖息地。 乘风骑行在林间小道,吮吸着天然氧吧,穿梭于金鸡菊的花海,在浩渺河面上星星点点的微型小岛上下,蛇类在孵卵、刺猬在寻食、蟾蜍在攀援、乌龟在坐窝、红隼在俯瞰、苍鹭在翱翔、鸳鸯在戏水,是满目的野趣和生机,忽而经过一沙鸥翔集之地,便刹那间造就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景。 人文 淠河畔六安古城墙的修建,见证了五百多年来历史的沧桑,印证了六安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有着“双塔摩青”美誉的观音寺塔和塔多宝庵塔,一北一南屹立在这座魅力之城,历经千年为淠河扬起时代的风帆。现如今修建的月亮岛计时塔水上运动看台,已然成为船舶停靠、龙舟赛等水上赛事活动的主场地。淠河畔的诸多人文景观无一不弘扬和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皋城的人文底蕴。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陆续建起的科普宣传馆、滨水栈道、环湖跑道、露营休闲、摄影打卡等设施,满足了人们漫步赏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多样需求,让六安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在清新、香甜的空气中健康体魄,在观鸟赏花中保护环境。 湿地生韵,魅力六安。淠河是皋城的一条“玉带”,俨然成为了六安人民的幸福河。芳草萋萋、水清景美的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有望得见的水、看得见的河、感受得到的情怀、熏陶着的文化底蕴,是六安市生态文化建设中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