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风景在狼谷
皖西日报
作者:张学梅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学梅
大别山狼谷,一度沉睡在舒城县晓天镇三元村的深山峡谷里,它的狼性与善变,低调地藏进小龙井的乳名里。 一声春雷落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具有战略眼光的扶贫工作队,像洞穿世事的伯乐,第一次走进小龙井,就发现了狼谷的价值。它的神秘面纱,自此被人们缓缓撩起:这里环境清幽,四季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就算忙掉头也要抽空看一看。 若是从六安城区出发,沿“九十里山水画廊”旖旎而行,进入晓天镇三元村街道,远远就看到高大气派的大别山狼谷游客接待中心,赫然矗立在狼谷附近。停车瞩目,游客和工作人员,熙来攘往,满面春风。 大别山狼谷,从开发,建设,整修,营业,一度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也是扶贫攻坚一大丰硕成果。“云蒸霞蔚熙祥瑞,雨过天晴白鹭飞。”这句诗,简直成了大别山狼谷四季美景的领衔。 春天,你来此看春,狼谷入口处的栈道,定会执花相迎,叮咚的溪水也会对你快乐歌吟。如果你有足够的闲情逸致,可以驻足道旁,美美地欣赏三元村的大妈大娘们,棒槌轻落棉衣的农闲。惹人想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空前盛世,以及农民安居乐业的富足悠闲。 移步“狼穴”,青草夹岸,谷流潺潺,绿叶鸣笛,狼啸风吟。大别山狼谷,从你到来的这一刻,就拉开了山暖水欢的序言! 拾级而上,援溪觅踪,跃狼谷即在眼前。这里粗犷峥嵘,沟壑天成,很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处女地时,那些野狼在谷地觅食,有时为摆脱追捕,越谷逃生,故名:跃狼谷。 跃狼谷,两岸草木葳蕤,岸石苔痕依稀。有大胆的年轻男子,喜欢从此跳跃溪涧,挑战狼性,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过观景桥。竹隐瀑,掩映在翠绿茂密的竹林间,倾心谭即在眼前。潭水,清澈如黛,形如赤心。“心”尖尖有一小口,缓缓漾出一股股清泉,如怨,如诉,像和谁倾诉着什么。相传,心有戚戚者,情有郁闷者,事有堵心者,都可以来此倾诉,然后,郁结消散,豁然开朗。如有青年男女相携盟誓,并可结下美好姻缘。如若不信,可以来此一试,方可信服! 离开倾心谭,拾级,坡上有一飞檐翘角的玲珑小亭,名曰:“听音阁”。阁中设有山语琴,有兴趣的话,可以撩襟危坐,纤手抚琴,抒怀一曲。让悦耳的琴音,与狼谷里的蛙鼓蝉鸣互答呼应,抒一曲曼妙的山高水长远。令疲惫的工作倦怠感,一扫而空,忘了烦恼,忘了人间。 走下听音阁,不几步,就是一片小小的开阔河滩,叫“落石谷”。放眼,乱石如文人堆砌的形容词!修饰的,限制的,褒奖的,贬斥的,真是各怀绝技。野性十足的那块,叫卧狼啸月。细观,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仿佛皎洁的月光下,肆无忌惮的野狼在山谷里,引颈长啸。那块状如癞蛤蟆的,叫“神蛙飞天”。看了这个名子,我一下子笑岔了气。前俯后仰地摇着花爷的胳臂说:看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已不再是痴人说梦! 笑声刚落,并听到尖叫声不绝于耳。原来有那么多人再此“喊泉”。真是声高一尺,泉高一丈,喊得人饶有兴致。我们这些排在队伍后面的男女老少,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这滴溜溜清的天狼湖水,怎么一飞上天,反倒色如白银,落水如玉了呢?真想伸出发财的小手,趁机捞一把,发个意外之财啊! “喊”累了,玩够了,可以上彩虹桥,体验步步惊心的滋味。用铁索搭设的三座彩虹桥,每一步都让人尝试到步步都要生根的劝谏。若是夏季雨量丰沛,山泉滚滚而下,俯身临水不安分的天狼湖,你一定会想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一阵不寒而栗之后,想到先人们为国捐躯的英勇无畏,可见他们的勇猛,绝不是一般狼性可以比拟的! 如果说彩虹桥是一篇美文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那我们刚才所见的美景,不过是抛砖引玉的上半篇,精彩的下半篇还等待更进一步去领略呢。 过桥,行走在傍坡的栈道上,春看山有色,夏赏彼岸花,秋品油茶香。每一花,每一朵,都会顺情顺意地依从你的脾性,绝不会让人寂寞独行。稍后,登上观景台,举目皆有色,俯身即山水。回望狼谷,山与水的关系,让我浮想联翩:山为本色,水为花,锦上添花!山为骨骼,水为肉,血肉相连!山为篇章,水为脉,线条分明…… 在日益疏远大自然的今天,来此读一读山水,真是神赐良机。若是登上“托儿岭”和“天机谷”,听一听关于帝王将相的传说,那才叫“胜读十年书”呢! 相传,这片山岭曾是栖龙落凤之地,帝王气冲天盈地。元末明初一群难民,从凤阳流落舒城,有一瘦弱妇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在此诞下一男婴。因担心无力抚养,怕遭夭折,不得不送至好心的农户抚养。这孩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便是“托儿岭”的由来。 众所周知,小时候的朱元璋十分贫困潦倒。一日,秋高气爽,乞讨困倦的朱元璋,见一山谷巨石可以卧躺休歇,便不走了。还自得其乐地书下“天地罗帐床,日月伴我眠”的句子,见此处清幽无人,便肆无忌惮地呈“天”字状,赤裸而卧。 这一卧,本不打紧。无巧不成书的是,恰逢神机料算的刘伯温闲游路过,他识破“天机”,晓得“天子”。天机谷和晓天镇,因此得名。 听老人说,这里本是一块“活地”!老人指着那块悬在山壁的大石,对我们说:“早年此石小如鹅卵,经年累月地生长,如今大如棺材,因此叫‘官财石’。不管学子富豪,凡摸过此石者,必生意兴隆,高考即中!每年,即使隆冬凛冽,仍有求运者络绎不绝。” 走在回程的栈道上,我们一行同仁得出这样的共识:大别山狼谷里的一块石,一颗树,一粒鸟鸣,一行脚印,都有它神性而独到的一面,都值得敬畏与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