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 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洪双竹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金寨县古碑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调研。
  一、基本情况
  古碑镇面积216.5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4.59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狠抓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建章立制。成立镇级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分别成立组织,镇村联动配套,有效运转。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将移风易俗工作与镇对村月考评有机结合,加强督查调度。
  (二)打造阵地,营造氛围。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镇村文化墙、电子屏幕等形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树新风。
  (三)建强队伍,完善制度。健全完善村级“一约四会”制度,各村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配齐配强“四会”成员,坚持将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乡贤纳入其中,制定标准,完善流程。
  (四)开展活动,常态长效。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振风超市”文明新风评比工作,确保红黑榜评出实效,亮出真招。
  三、存在问题
  (一)陋习恶俗依然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陋习仍然存在。街坊邻居之间互助、互爱、互敬、互谅的风气淡化,个人利己主义有所抬头。
  (二)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拆迁征地、土地流转、弱势群体政策帮扶等成为乡村矛盾纠纷的焦点。
  (三)主体作用未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村“两委”凝聚合力的作用不强,群众的集体意识有待提升,“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便民设施未能有效利用。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使用没有建立常态化机制。如有些村舞台搭起来了,却没有组织过一场文化演出。
  四、建议意见
  (一)凝聚各方合力,突出移风易俗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村“两委”、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建设中的监督管理和教化约束作用,重视乡贤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方凝聚合力。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紧紧抓住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头移风易俗。
  (二)发展乡村经济,夯实移风易俗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引导、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效益。积极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三)强化宣传教育,创新移风易俗的载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教育平台作用,构建立体传播阵地。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红黑榜”等各类评先活动,曝光负面典型。组建镇、村群众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养一批“乡村说书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作者系金寨县古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