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小记者园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淠史杭精神激励我成长

小记者 刘墨萱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7月7-8日,我们参观了航天科普馆、横排头淠史杭水利工程和六安科技馆,收获满满,最使我难忘的是伟大的淠史杭精神。
  淠史杭工程未修之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那时淮河上游没有水库,每逢汛期,洪水从大别山上一泻千里,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冲毁房屋和庄稼。每到干旱,土地焦黄,禾苗干枯,“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人们活不下去,纷纷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淠史杭工程是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组成的人工开挖的治水工程。那淮河和淠史杭有什么关系呢?史河、淠河是流向淮河的支流,杭埠河是流向长江的,一个淠史杭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新中国刚解放,当时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爷爷多次向毛主席汇报淮河上游水涝干旱给千里中下游的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毛主席饱含热泪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六安地区专员淠史杭工程总指挥赵子厚爷爷在人民大会堂欣然演示淠史杭工程的远大构想,博得与会者热烈的掌声。老百姓听说兴修水利纷纷把自己盖房子甚至是做棺材的木料、石头等材料献出来。
  在毛主席大兴水利根治贫穷的号召下,淮河上游,大别山区以新中国第一座佛子岭水库为代表的六大水库和成千上万座中小型水库像璀灿的明珠闪耀在大别山的丛山竣岭之中。而淠史杭水利工程之首的横排头就坐落在淠河和史河的交汇处。它是集防洪、灌溉、饮用水、发电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整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5.3亿立方米,渠道总长25000公里,如围成一米高宽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横跨安徽河南两省,通过将军山、打山两大渡槽工程(天桥上流水)实现南水北调,西水东输,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淠史杭工程历时14年,平均每天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人数达80万人,群龙治水,热火朝天,劳动的号子声震撼山岳。
  遥想当年,爷爷的爸爸他们这些可爱的前辈们,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岁月里,没有电,没有工程机械,全凭锄头挖土,肩担手挑,人山人海,战天斗地。爷爷告诉我,他爸爸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买到一双“双金钱”牌的深筒胶鞋。多么简单的愿望,多么伟大的农民!听说前不久有位年轻人问长辈淠史杭在哪里?老人含着泪说:“淠史杭在阿富汉(意思是阿父汗,你父亲流的汗)”。何止是汗水,千百万治水的可爱农民,为社会造福,为后孙治水,奋战14年,流泪流血流汗,有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什么是淠史杭精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这是留给我们后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当我站在刘伯承元帅题写的“丰收之源”的横排头大坝上,但见湖光山色、碧波万顷;登临清源楼,眺望滚滚东去的人工河流,流向河南,流向合肥,流向广袤的江淮大地,不禁感慨万千,热爱祖国,感恩前辈,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奉献社会之心油然而生。
  长风破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喜迎二十大,红心永向党。伟大的淠史杭精神将激励我茁壮成长,永远进取!
                   指导老师 刘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