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传家宝”
小记者 孙微笑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星期天,我问爷爷:“咱家的传家宝是什么?”“我们家的传家宝不是金银,也不是珠宝……”爷爷卖了个关子,神秘兮兮地说。我疑惑不解:“那会是什么啊?”“跟我来!”他手一招,冲我又是神秘一笑。 爷爷领我来到书房,拿出钥匙,缓缓转动锁芯,拉开抽屉。我定睛一看,里面居然静静地躺着一本用红布包裹着的长方形的东西。这是什么宝贝?爷爷轻轻解开红布,原来是一本相册!这本相册泛着老旧的黄,颇有年代感。老相册旁还有两枚类似我从电视上见过的纪念章。我瞪大眼睛问:“爷爷,这就是咱家的传家宝?”爷爷严肃起来,郑重地告诉我:“这些都是你太爷爷留给我们的。它们记载着你太爷爷的革命故事和他一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传承。”说着,爷爷拉我坐在他身边,翻开相册,给我讲述起太爷爷的故事来。 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江苏建立抗日根据地。那时,太爷爷二十才出头,在江苏老家当小学校长,同时做乡里的财粮员,新婚不久的他刚有了第一个儿子,昵称“小游子”。 冬日里的一天,日军分多路对盐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摧毁根据地,对抗日家属和群众也不放过,疯狂追击。当时,太爷爷正在组织冬天学习班,参与减租减息、征收公粮等革命活动,即使炮火阵阵,也没法回家保护妻儿。为躲避日军追击,情急之下,太奶奶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小游子”,与其他没来得及转移的抗日家属藏在一处芦苇荡里。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把“小游子”吓得哇哇大哭。敌人端着枪搜索过来,狰狞的面孔都看得清清楚楚,太奶奶为了不暴露目标,只得捂住孩子的小嘴。日军从身边走远后,太奶奶才松开了手,一看,孩子脸色发紫,已经没有了气息!刚做父亲就失去爱子,太爷爷心里巨痛无比,但他强忍着,一刻也没耽误抗日工作。 1948年,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太爷爷在皖北支前司令部,负责筹集军粮军草和军用物资,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4年,太爷爷调任寿县担任县长。影集中,我看到那时的太爷爷意气风发地在工作。那一年,淮河流域出现大暴雨,连续的暴雨使得古城变成汪洋中的孤岛,危在旦夕,水位的不断攀升,意味着老百姓的撤离范围进一步扩大。 为确保洪峰来临时百姓的安全,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太爷爷,双腿浸泡在洪水中,几天几夜没合眼,参与到撤离老百姓的工作中,成功保护了寿县古城和老百姓的安全,古城内又恢复了往日安宁。 听着爷爷的讲述,我慢慢接过这本老相册,顿时觉得它沉甸甸的。蓦地,我仿佛看到太爷爷在烽火岁月中忙碌的身影,看到他在新中国建设中奋斗的身姿。这,是太爷爷用革命的一生换来的“传家宝”,它不只是我们一个小家的光荣,更是国家光辉历史的一部分。 “一本老相册,一脉家国情”,爷爷在纸上慢慢写下这十个字,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孩子,你要守好这份‘传家宝’啊!” 就在这个暑假,为响应号召,我积极参加“红领巾讲解员”的各项活动,走进大别山革命纪念馆、六霍起义纪念馆、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学习党的光辉历史,讲述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站在明亮的展厅,每一个人都听得格外认真,记得在讲述车厚桥烈士坚贞忠诚为革命的动人故事时,一位年轻人的眼里突然泛起泪花,那一刻,我感受到身上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想,如果太爷爷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为我竖起大拇指! 当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我的誓言,更是我的理想。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只是幸运和幸福的一代,更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新一代!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我要用实际行动守好这份“传家宝”,传承好这份家国情,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养,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我望着神情凝重、满含期待的爷爷,把“传家宝”紧紧地搂到胸前,贴着红领巾,红领巾与“传家宝”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