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浅谈
皖西日报
作者:陈德品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德品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关键时期,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旺盛的“人气”保障。在金寨县麻埠镇工作期间,本人围绕全镇农村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浅谈几点意见。 一、基本情况 麻埠镇位于六安市金寨、裕安、霍山三县(区)结合部,响洪甸水库中下游,面积133.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1.6万人口。截至11月份,初步统计全镇外出务工人口约4784人,占当地人口的29.9%;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的有3609人,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40.15%;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上1236人,占13.72%。当前镇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7元,外出务工收入占比较大。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村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乡村人才参与,但是目前而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重重困难,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吸引力不强,难以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关键是人才,对人才的吸引力,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麻埠镇位于山区、库区一线,用于建设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上规模的企业,就业机会少,满足不了外来人才的发展需求,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全县类似的乡镇不在少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拥有更多发展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本土人才“背井离乡”。 (二)人才流失严重,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入不抵出。近些年农村基础设施相较于以往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与市县比起来,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尤其在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建设方面提升空间较大,所以这导致部分外来人才心存顾虑。由于农村人才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他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身的期待都相对提高,他们相信在城市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他们很少再回到农村寻求发展,乡村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使得本就人才稀缺的乡村更是雪上加霜。 (三)人才素质不高,难以承担乡村振兴的重任 目前,乡村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较低,其中一部分留守人员只参加过短期的技术培训,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现有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难以带动乡村发展全局。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贫困地区的群众,早期多数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期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农民人数不多,导致现阶段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次表现在乡村人才在产业分布方面,乡村人才多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人才分布较少;再次表现在乡村人才在地域分布方面,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集镇,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更少。 三、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乡村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因此,提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问题。 (一)发掘本土人才,筑牢人才队伍根基 首先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本土产业,提高农业竞争力,让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其次是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发展予以支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产业模式,给本土人才提供成长空间。再次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把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乡村建设之中,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家乡生活的满意度与舒适度。还有就是注重人才扶持,通过专项政策支持,保障人才生活水平,努力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例如,今年实施的“特派村官”政策,吸引了12名本土本科毕业生竞聘6个村干部岗位,打破了本科生回村任职零的记录。 (二)吸引外来人才,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除了留住本土人才外,还要吸引外来人才参与。首先是培育城乡两栖人才,上级政府通过优质服务来吸纳各方人才,再与镇村结对共建,携手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其次是争取政策性人才流入,为乡村振兴工作队、“三支一扶”队员和“能人回归”工程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鼓励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再次是搭建人才共建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农业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和交流平台,加强农校、农企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其运用知识参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也能立马运用到实践当中,产生直接的效益。 (三)培养实用人才,提升人才队伍实力 首先是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培训阵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和相关知识辅导,提高乡村人才综合素质。其次是加大“能人”培育力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土专家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予更专业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鼓励他们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搞好传帮带,增加农业技能型人才。再次是培养和使用农村党员实用人才,着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以“关键少数”带动农村致富发展。 (作者系金寨县麻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