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红土地·夕阳佳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白露谷米白如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陈力 摄
  李成林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时节,天气由热转凉,农作物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生长,有了秋天的成熟,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节。晴好的天气,有利于秋收,是农民最开心的事情。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24节气密切相关,农民安排农事,节气就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清明泡稻,谷雨下秧”、“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寒露麦,霜降豆”等等。这些都是几千年来,农民种植庄稼的经验总结。
  七八十年代,这个时节是最忙的。水稻成熟了,首先要“做稻场”,先松土,后撑平,再碾压,做好稻场,等着新粮登场。那个时候,全部是人工割稻、挑稻,所以,水稻收割后,要晒“铺子”,不然,鲜活的稻草杆不但沉重挑不动,湿气还会烧坏成熟的稻谷。晒“铺子”,就要有好天气。收割季节,如果能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响晴天,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农民可以利用这段晴好天气,收割、捆稻、挑把子、打场、晒粮,然后进仓。当然,这些都是良好愿望,想整个收获季节没有阴雨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才要堆“把堆子”,把晒干的稻把子堆好、盖严实,有了响晴天才打场晒粮。
  那个时候,收音机是农民最亲密的朋友,虽然不能家家都有,但一个生产队也会有一两台,而天气预报就是必听的节目。不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年纪稍长的人,会观察天气,预报阴雨。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云行东,一阵风;云行北,一阵黑;云行西,雨凄凄;云行南,大雨漂起船”等。记得我刚从学校回到乡下的时候,笔记本上就抄写了很多看天农谚,那段时间,我甚至迷恋上“看天”,常常为自己的准确预报而沾沾自喜。
  “(农历)八月露水淹死鹅”,说明白露时节,晚上的露水也很多。头一天晒干的稻铺子,第二天早上,上面是湿漉漉的,仿佛是下过了一场小雨。但这个露水不但对生长着的农作物有利,对已经收割过的稻穗和脱粒过的稻草也有好处。因为,被露水打湿过的稻草,晒干后老牛更喜欢吃。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收获时节,遇到阴雨天,只要温度不高,淋湿的稻谷也不会出芽,就像老人们说的,老天爷淋,老天爷晒。倒也把农民豁达的心胸表露得一览无余。看着黄橙橙的稻谷,仿佛白银银的大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农人带来的不光是丰收的喜悦,也有幸福和满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工割稻、打场的情景已成为历史,现在的联合收割机,割稻、脱粒一次性完成,农民们再也不用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真正实现了白露谷米白如银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