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到六安不再遥远
皖西日报
作者:徐航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徐航
党啊,今年是你100周岁生日,亦是你执政72周年。你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而奋力拼搏。华夏大地云蒸霞蔚,虎啸龙吟,日新月异,人民幸福。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每一个侧面,每一处小点观察,中国都已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无可比拟的巨大进步。 现在,就以我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合肥到六安之间交通的巨变吧。 1956年暑期,我从设在张老圩的肥西第一初级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六安高中读高中。到六安读书,老天爷!当时在我和家人的心目中,六安是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它距合肥以官亭为中心,号称180里,步行得走好几天呢。那么远的路,一年只能回家一两趟,这可得受苦了。可这没有法子啊!我的家乡虽然在合肥南郊,但当时属六安地区管辖。学校和老师说,要想享受保送待遇,就得到六安读书,没得商量。唉,命运就是这般使我和六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好,到六安读高中!听说六安产茶叶,大街小巷一定长满碧绿碧绿的高大的茶树,多美啊!好,已是高中生了,自然要阔气一点,自然得坐汽车到遥远的六安去! 这年9月初的一天早晨6点钟,我从合肥汽车站第一次坐上长途客车,直奔六安。汽车在斗折蛇行、黄尘扑面的公路上踽踽独行,到中午才到达距合肥仅几十公里的官亭汽车站。在官亭吃过中饭,我们又登上车,继续西行,大约下午5点钟,终于到达六安汽车站,位于今天九墩塘畔的皖西大厦处。 我第一次由合肥到六安,乘坐客车,除去吃中饭花的时间,足足用了10个小时——这给我的印象特别强烈。直到如今,我还常常想着这件事:从合肥到六安,客车怎么会跑10个小时呢?这似乎是在做梦。 当我翻开六安的有关史志并采访了交通部门一些知情同志时,这才明白—— 六合公路全长约80公里,解放初期这条公路已残破不堪,路面净宽仅3米;全线20座桥梁,木架桥占百分之七十六;在我的印象中,弯道不会少于200处。汽车通行能力很低,由六安开往合肥,一个单程得花10个小时之久。对此,民谣形容说:“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六安的汽车运输始于民国十八年(1929),至解放前夕,六安仅有3辆汽车。新中国建立初期,六安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汽车发展到6辆,几乎都是外国产品,总动力不过18年吨位。 再查资料发现,我还是个幸运者呢。原来在1952年大别山开始兴建水库,淮委和省交通厅联合投资,对六安公路进行全面整修。将合肥大蜀山到六安的六合公路进行全面整修。将合肥大蜀山到六安的77公里路面,加宽到5.5米。1956年,我还是在加宽后的路面上乘车的呢。 从1959年至今,我除了在合肥上了4年大学处,一直在六安盘桓、落户、安家。六安是我的第二故乡。由于经常往返于六安、合肥之间,对六合公路的建设,我更加关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六合公路给我突出印象是营运车辆少。记得有两次,我挈妇将雏回老家过春节,乘的是蒙顶大货车,人货同载,没有座位,大人还可以抓住顶上铁栏站立,小孩则可怜了,只能紧抱父母的大腿,随着车行摇晃,“摇摇摇,摇到外婆桥”,一身汗、一身灰地荣归故里。那时个人也穷,川资匮缺,我有两次是由六安步行回合肥老家的,由肥西金桥之后转向南,经肥西县西部山区的南分路、聚星街、隆兴集、周新街、烧脉岗、上派河,转而向东走7.5公里,就可回到我亲爱的故乡三十庙了。以上这些苦楚还好说,最可怕的是担心有生命之虞。 最惊险的一次,是1967年我回老家过春节,高高兴兴地携带两只风干的羊上车,本来座位在车门旁边靠右的一排,可是座位已被人坐占了,我没同他争座位,又加携带着重物,干脆跑到最后一排坐下了。适逢“文革”时期,车站管理混乱。车子在大院里停着有一个多小时,才见司机上车。我目睹司机将车门一关,然后开车一打顿,“轰”!汽车门旁突然爆炸起火。司机倒还机灵,迅速跳车逃走。客车里浓烟滚滚,瞬间淹没一切,几十人在烟雾中互相抓扭,事后我发现座位靠前后的粗大钢筋,都被人扭得象麻花儿。接着,汽车窗户玻璃被人用拳头砸碎了,哗,哗,一个个乘客争相扑下车,当然大都被摔伤了。我也想即刻逃走,可是一位老兄骑在我的脖子上,我脖子一提,把他顶到车顶。这样一来就象歇后语所说的,“鹭鸶拴着乌龟腿——飞不掉我也爬不了你”。两人竞相撑持着,一直到车里所有人都逃走了,一直到车厢里烟雾被风吹净,那位老兄才不好意思地从我脖子上跨下腿来。事后人们发现:原来是一个旅客贩运装满上海产的两大旅行包小孩玩的“火炮”,他就坐在火炮上。好了,他的棉裤全被炸烂,肉被炸飞,露出白骨。最惨的是,他的一副脸皮被炸得拖到下巴颏下,幽幽摆动。只见他摊着双手,向众人哭诉道:“我这怎么办啦?怎么办啦?”50多年过去了,我偶尔还会想到:那位旅客是否能幸运活下来?整整一车旅客,大都被送医院了。剩下我们十几个手脚齐全的,车站派一部中型车子,将我们送到合肥。我的头发稍子全部被烤焦,有人还以为我是用火钳烫发所造成的呢。 就是在如此这般的艰难情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是心中装着人民、处处想到群众,不断地改善、改变着六合公路的面貌。 1964年,六合公路动工改成渣油路面,1965年9月竣工。油面宽达5.5米,成为安徽省的第一条黑色路面。 1970年,重修六合公路,油面加宽到6米。 1975年11月,六合公路进行大规模改建。从大蜀山到六安的老路全部废除,重新测定路线,除几个弯道外,一律走直线。该工程1978年竣工,路面达20米,油路面净宽9米。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六合公路彻底变了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铺筑水泥路面,建成一级汽车专用线,净宽32米,分4个车道,外加两个慢车道。此项工程的完成,是作为建国50周年的献礼工程。 六合公路啊,你好!我初踏你的身躯时,还是一个刚刚懂事的青年,而今我已年逾八旬。人的生命衰亡不可抗拒,而你在中国共产党的开拓、护持之下,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越为越年轻、越来越美丽。 如今,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中国已发生了数千年来从来没有的翻天覆地的辉煌巨变。以交通而论,六安已变成全国著名的纵横南北东西的铁路枢纽城市;乘飞机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几乎就在六安群众的家门口;而公路交通呢,六安已有东西南北四个汽车站,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辐射向四方,公共汽车通向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花一元钱就可以走遍城乡。而我亲爱的六合公路啊,你已化作312国道的一部分,目前六安市已有机动车近80万辆,而在六合之间的这一段,每天行驶着各种载客车辆不少于3万辆! 如今,我从六安回归合肥故乡,小车飞奔只要一个小时。步行之苦,摇晃之累,爆炸之险,早已化为历史陈迹和文字之间的回忆了。 中国共产党啊,我们沐浴在你的光辉之中,乐享你的深恩厚泽,在你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愿真诚地高呼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