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理财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加强思政工作 培树文明乡风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曹玉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为乡村塑魂,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思想基础。如何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育“引路人”,让思想教育“接天线”。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键在人。加强思想引领,培树文明乡风,必须要有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建设好工作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引路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理论专家,包括党校讲师、社科理论专家、县乡村干部,他们善于从理论的高度加强基层思想教育;二是五老乡贤,包括老教师、老村干、老党员以及“新乡贤”等,他们一般德高望重,善于在群众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引导;三是先进模范,尤其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默默影响着周边群众。这些人都是我们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
  2、培训好“思政名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何充分发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用,做好培训工作至关重要。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一是科学理论培训,重点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的政策方针以及形势教育等,打牢“思政名师”的理论功底;二是加强“四力”教育,基层思政工作者很多都是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的老同志,尤其对于他们要加强对新媒体、新宣传手段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强化分众培训,要针对不同的思政工作者群体,设计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如专家们重点学习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先进模范重点要培训他们的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霍山县就专门针对红色讲解员进行了培训。
  二、建设“微课堂”,让思想教育接地气。
  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联结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媒介。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便于随时随地开展思政工作,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工作阵地。
  1、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基层工作阵地,打造思政“微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推进阵地整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整合文化场馆、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广场、村级服务中心等,建设好实践中心、所、站、点,让思政工作有阵地;二是推进传统阵地与现代阵地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媒体阵地建设,如霍山县开发的“未检云课堂”“党史青年说”等一系列线上思政教育阵地;三是推进思政教育与文化文艺相结合,利用文艺创作的方式寓教于乐,让群众听得懂、易接受。
  2、创新宣讲方式。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广大群众入脑入心,关键要在宣传宣讲方式上下功夫。一要坚持需求导向,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展不同类型的宣讲;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尤其在农村,春秋两季是农忙季节,如果举行大规模、长时段的思政教育,群众不仅没有时间参与,往往还会引发不满,那么就可以将我们的思政大课堂改变为“微课堂”,把阵地转移到农田、茶地,受众可以是三五人,也可以是一两人,通过面对面、板凳会等形式开展,将“专门讲”变为“随时随地讲”;三要坚持宣教并重,做好教育的前提是做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手段,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思政工作更有趣味,《红色家书传万代》《百年党史耀中华》等一系列四弦书、大鼓书节目,都是霍山县创新开展文艺宣讲的精品之作。
  三、打造“项目库”,让思想教育有人气。
  让思政教育可持续、有人气,就必须打造一批适宜当地群众需求的项目库,在推进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创新。
  1、推进思政教育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思政教育往往是与服务并行的,是在陪伴长者、辅导孩童、服务社会中完成的。一要在精准服务中融入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霍山县通过网络下单、上门询单等一系列方式开展精准服务,同时在精准服务中强化思政教育,建设“金融服务基地”,在金融服务中为群众开展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二要在思政教育中突出服务功能,做好统筹结合,在开展各类科学理论宣传实践活动的同时,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
  2、打造可持续、有示范性的“项目库”。要实现思政教育常态化,就要与形势教育、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打造一系列项目库。这样的思政教育“项目库”首先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善用当地的语言、艺术或独有资源进行推进,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其次要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好思政教育;最后要有可持续性和成长空间,比如霍山县接续推进的“文明银行”项目,从积分到兑换到信贷,思政教育的内容、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延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而人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要素,抓好人的思想建设,培树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才能让乡村振兴基础更牢、底蕴更深、成色更足。
  (作者单位:霍山县文明创建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