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黄鳝
皖西日报
作者:张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祥
立夏过后没几天,故乡开始插秧了。看着育秧苗圃中偶尔被铁锹铲出来的黄鳝,想起了以前捉黄鳝的许多往事。 野生黄鳝最好吃,因此滋生了各种捉黄鳝的手段。 钓黄鳝的工具很简单,找来粗铁丝或雨伞骨子,一头磨尖,弯成钩状,串上蚯蚓或田鸡腿,放在池塘河道石驳岸的空隙里、洞穴的出口处,然后静等猎物上钩。比较专业的钓具,是在细竹竿的顶端绑上椭圆形的铁丝环,但环口不能完全封闭,留点缝隙好穿上蚯蚓等诱饵。有经验的钓鳝人,会根据手中竹竿颤动的强弱力度,来判断黄鳝的大小,以及最合适的收竿时间。有的黄鳝贪吃,会猛一口咬住诱饵,拼命朝洞穴里拽。这时你只需要快速抽出钓具,拿抄网接住或直接用手抓住就成功了。黄鳝中也有奸诈之徒,它会用你连手都几乎感觉不到的频率,轻轻地一小口一小口吃掉诱饵。最后一口,它也许会故意用力撕扯,等你察觉了马上行动,结果提出水面看看,饵料被偷吃殆尽,只剩下了一根光竿。 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徒手“掏黄鳝”。黄鳝白天都躲在石窟隆或水田的泥洞里,晚上才出来觅食。洞穴深幽弯曲,一头大,一头小。大的方便黄鳝透气和出游,小的便是它预留的后路。都说“狡兔三窟”,黄鳝也深谙此道,有时会打好几个空洞来迷惑人。掏黄鳝时,一般用手从大洞伸进去,同时留心小洞的变化。当黄鳝感受到危险,就会退着从小洞倒车。如果在洞穴中抓不住它,只需等到黄鳝尾巴出来一截了,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结成“黄鳝扣”,立刻将它锁住。整个动作要一气呵成,下手快、准、狠。因为黄鳝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液,稍不留神,就会让它从五指山下逃脱,然后迅速消失在浑浊的泥水中。失去目标的捉鳝人,往往会在浑水中乱踩乱踹,然后站着观察四周,不多时就会看见黄鳝慌里慌张地游出来。这时只需乘胜追击,就能将它“缉拿归案”。 捉黄鳝比较高级的手段,就是下黄鳝笼子。农村人就地取材,将竹子破成篾片篾丝后,编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长筒状笼子。小头没有底,使用时用木塞子堵住。机关在大头,呈喇叭状,往里边最细的部位,用削尖的篾片逐步收紧。这个地方柔软有弹性,方便猎物挤进去。诱饵通常用火烧过的蚯蚓、青蛙腿之类,也可用死泥鳅或小鱼小虾。笼子一般在晚上下好,天不亮去收。通常翻耕过的水田和秧沟里,是理想的狩猎场。笼子要用泥浆掩盖半截,防止随水飘走。晚上黄鳝出洞觅食,闻到诱饵的香气,会从笼子的喇叭口挤进去。等到想出来,完蛋了,削尖的竹片在出口处张弓搭箭严阵以待,逃无可逃,只好做笼中之鳝、瓮中之鳖。收笼子时往往也会有意外收获,当然多是惊吓。像水豇豆、菜花蛇等小蛇,也会循着香味来偷吃。臭枫香和乌梢蛇因为体型太大,轻易不会来这小庙蹭香火。这几种蛇都无毒,被它咬一口,顶多疼一会就好了,心里的阴影却还是会留下的。后来市场上卖塑料笼子了,但原理和竹笼子都是一样的。 最有趣的,莫过于晚上照黄鳝。竹子去掉篾青和二层篾片,剩下的篾黄子,晒干了扎成火把,是夜里照黄鳝的理想用品。用油松节也很好,或者把木棒裏上破布,浸透柴油后使用。条件好的用强光手电筒,轻巧方便,没有油烟子,就是费电池。捕捉工具也简单,拎个小皮桶,长火钳的顶端缠上细稻草绳或布条子,就不怕滑溜的黄鳝轻易跑掉了。晚上在亮光的照射下,黄鳝要么不动,要么游动很缓慢,非常好捉。碰到黄鳝多的地方,一晚上照个三五斤很正常。要是再捎带着捡上十几个又肥又大的田螺,那结局简直不要太完美了。当然,偶尔游过的水蛇,也会让空旷的田野不至于太冷清。 故乡以前种庄稼,都是用家杂肥。这样的土地肥力持久,泥土又松又软,很适合作物的生长,也为黄鳝泥鳅等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后来大量使用各种复合肥以及农药,土壤越来越板结,水质也跟着慢慢变差。如饮鸩止渴般年年重复,环境便糟糕到不可收拾。小鱼虾米、泥鳅黄鳝和田螺都没了踪影。 好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种绿色的生态有机肥料开始使用。现在故乡的水田里,身形飘逸的白鹭上下翩飞,因为又有鱼虾可供它们捕食了。很庆幸黄鳝泥鳅和其他鱼类的身影又可以看到啦。不光如此,许多与大河堰塘相通的水田里,还看到了久违的野生小河鱼。很好,往日的画卷已经重新展开。要不然,几十年前的趣事,真的只能当作一段往事来回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