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红土地·夕阳佳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至理母言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5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克昌

  母亲今年85了,身体健朗,高声大嗓,脾气暴躁。除了有点耳背,思维清晰,动作麻利,言语还是那么锋利,经常得罪人。她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就是不改。她心情好的时候,我就劝她说话注意分寸、场合,不要太激进等。不料,老太太勃然大怒:“改?改什么改?你姥姥都没把我改掉,你把我改掉了?鼻孔朝上——死了,就改掉了!”吓得我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我当然不是怕她打我,其实母亲早已打不动我们了,主要是不想惹她生气。不过,我虽不赞同她的说话方式,但对她经常教导我们的几句话还是十分佩服,奉为至理。
  娘有爷有,不如己有,丈夫有,隔道手。稍有语言感觉的人,不难发现,这句话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四四三三”结构,缩微中国版的十四行。劝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话很多,但如此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并不多见。不知道母亲是从哪儿学到的。来自书本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她只读到高小毕业。我估计是从姥爷那儿。姥爷是一个知识分子,在普遍是文盲的解放前算是文化人。我感觉,这句话对我几个姐姐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她们在各自家庭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半边天作用。
  嘴一张,手一张,不怕公婆似阎王。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对传统婆媳关系有切身体验。传统婆媳地位是不平等的,媳妇是弱势一方,如果不能生出儿子,或者不讨婆婆喜欢,生活基本是水深火热。像陆游那么伟大的诗人,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在其母强大的压力下,最终屈服,休了唐婉。普通人可想而知。据母亲说,她年轻时也不怎么讨奶奶喜欢,婆媳之间没发生正面冲突,但奶奶不帮她带孩子。母亲生了八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算了一下,母亲每隔二三年就生一个。今天你就是拿枪顶着我的脑门,我也不会生这些孩子。神奇的是,母亲竟然把我们都带大了,而且是在没有奶奶的帮助下完成的。这一点,母亲颇为自豪,因此她才说:“嘴一张,手一张,不怕公婆似阎王!”
  大福靠命,小福靠挣。这是母亲经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我赞同后半句,幸福都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前半句显然有宿命论的味道,以为大人物大幸福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与后天努力与否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当然是一种迷信思想。我推测母亲的意思是侧重后半句。
  允人人想,允神神想。允诺别人的事情,无论如何都要兑现,不管允诺的对象是谁。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西方契约精神的中国化表达。简洁地说,要诚信待人。
  姥姥生前一直不满意已经打好的那口洋槐树棺材,希望自己死后能有一口“黑漆大棺材”,为此,常常在母亲面前念叨。母亲对姥姥说:“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打一口黑漆大棺材!”得知姥姥将不久于人世,母亲砍掉了房前屋后所有能卖的树,东拼西凑,终于凑了四百块钱,买了一口黑漆棺材。姥姥闻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年,我刚上中学,几十块钱的学费都难以缴纳。四百块,是家中一年的总收入。那时,父亲离世已经好几年了。
  儿女是定期存折。母亲多次语重心长地劝我和爱人,趁着年轻,再生一个孩子。从大女儿上小学起,她就开始动员我们行动起来,事不宜迟,还现身说法:“多一个儿女,就等于多一个定期存折,你看我,儿女一大堆,谁都没有我——有钱!”见我犹豫不决,母亲说:“你少生孩子,也存不了多少钱。老了生灾害病,想喝一口水都难上难!”又说:“孩子夹在人空中就长大了,快得很!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我和爱人觉得母亲的话比较在理,不免心动,母亲趁势又道:“你们要是怕麻烦,生了,我来带。”这年,母亲已近八十高龄,我和爱人都知道,让母亲带孩子显然不现实,但她的一片苦心还是令人感动。2013年,小女出世了。我对爱人说:“感谢你为我生了一个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