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东石笋文学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银杏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钱丽丽

  9月19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齐聚临水古镇,共赴一场千年酒乡秋酿的文化盛会。
  临水紧抓开发旅游业的契机,正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这是对历史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与守望。
  走在街上,时见紫红的鸡冠花绽放在房前屋后,这种花在乡村很常见,无需特意的看护和照料,也许它自己今年落籽后,明年就会自动长出一大片。它的生命力之强,一块土地,自然的光和雨,足矣,就像中国的农民,守着一片土地就能耕织出美好的生活。
  来到圆觉寺,只轻轻从银杏树下走过,不敢高声语,生怕惊扰了它千年的梦。坐在银杏树的西南角处百米外的一石块上,看着它粗而微裂的主干,多像中国一路走来的历史,纵使朝代更迭、灾难不断,可仍旧向上向前,饱经沧桑反而更遒劲有力,任风吹雨打,在四季轮回中,不是在积聚力量就是蓬勃生长。银杏千百年来,看着历史在大地上生息发展,慢慢积淀成文化,如今,你到这银杏树下,在微拂的秋风中,请静静地听……
  这里有关于朱元璋的一个个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玉洁救驾”的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家贫,流落临水镇帮人放牛。一次,朱元璋荒郊中暑,濒于垂危,被一名叫玉洁的村姑汲“廉泉”水所救。朱元璋称帝后遍寻玉洁不得,于是命人于临水建“善洁寺”以予纪念,并敕封“廉泉”为“救驾泉”。时人取此泉酿酒,甘甜醇厚,芳香四溢。明洪武二年(1369年),临水酿酒业已达鼎盛时期,并与“剑南春”、“女儿红”等名酒一道进贡皇室。朱元璋饮用此酒倍感亲切,饮酒思源,遂取“玉洁”、“廉泉”首尾二字赐名“玉泉”酒,并命人连夜赶制“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石碑送至临水糟坊。从此临水酒誉满京城、闻名遐迩。
  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儿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穷苦至极的孩子,“玉洁”救他都是良善使然。这也恰好反映此地民风纯朴,朱元璋后来寻人感恩,不也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良举吗?这些也许只是传说,但传说中,可见人民内心对美的判断和追求。我们一行在临水镇,对此地纯朴的民风,也深有感触。且不说菜饭,这里的人更是诚挚而热情。一行中有一位长者,手机落在了焦馍摊上,临上车才发现手机没有了,我们一起回忆推测可能是丢在摊位上了。回头去寻,快速找回。美景易造,民风难树,而在这里,你听,银杏在说:“传承下来的,不仅是酒业,不仅是历史,更有纯朴的民风和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