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东石笋文学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陪  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冯文

  小区的紫薇又开花了,在夜晚柔和的暖风里,吐出一缕一缕的芳香。尽管困意早已席卷而来,我却无法入眠。
  连续两夜的失眠,只因耄耋之年的母亲于前日早上,在哥哥姐姐们的陪同下,做了一个腿部微创全麻手术。
  母亲今年已91岁,自父亲2001年冬去世后,一直和小弟一家生活在淮北。那时母亲身体尚好,春秋两季除了上老年大学外,要么夏季去银川二姐家避暑,要么冬季去合肥四姐家度过。偶尔,我和姐姐们或带母亲去全国各地旅行,或抽空回淮北看望母亲。总之,母亲的晚年生活丰富而多彩,这样也无形中避免了让母亲有多余的时间去思念亡父。
  2016年初夏,母亲因一次突发疾病,手术后落下了腿部毛病,自此不能长时间的行走,当然,也不能再上老年大学了。弟弟、弟媳平时工作较忙,大部分时间只有母亲独自一人在家,这让我们远在其它城市的子女着实不安,于是请来了钟点阿姨。这样,母亲白日里在叶阿姨的陪伴下,看书、练字或写回忆录打发时间,剩余时间母亲就盼着小弟下班回来,在餐桌上陪她说说话,间或晚上空闲时,陪她看看新闻或一两集抗战类的电视剧等。我们五姐妹也利用节假日或出差的机会,隔三差五的去淮北看望母亲。日子就这样在风轻云淡中慢慢度过。
  转眼间到了2018年年初,小弟因工作上的需要调往省城,侄子也在省城上大学,家中只剩下母亲、弟媳和叶阿姨。缺少了小弟的陪伴,原本性格开朗的母亲,话越来越少,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短短数日,母亲消瘦得厉害,体重减少了好几斤。我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7兄妹,在微信家族群里召开紧急会议,经商议决定各自克服小家庭困难,即日起轮流去母亲所居住的城市淮北陪伴一个月。
  母亲育有7个子女。现今,除了我和小弟,上面的哥哥姐姐们,都是祖孙三代。虽说大部分均已退休,但每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杂碎琐事,可母亲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令我们兄妹很是心疼和牵挂。
  因为有子女陪在母亲身边闲话家常,母亲心里会踏实,不会有孤单和被忽视的感觉。18年前已经失去最疼爱我们的父亲,那种伤痛至今还印在心口,不曾减少一分。因此,在母亲的晚年,我们7兄妹尽可能的抽时间去陪伴,不想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没有及时地去陪伴和尽孝。因为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岁月流逝,辗转跌宕。这种陪伴母亲的日子,在不经意间又过去了一年余。为了减缓母亲腿部的疼痛,上个月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四姐,得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赵庆华教授在市人民医院坐诊,为母亲预约了专家号。那日上午,赵教授和市医院的专家们会诊后确定7月6日上午亲自为母亲腿部做微创手术。
  母亲毕竟90多岁的高龄,而且这两年身体大不如从前,任何手术对母亲来说都有极大的风险,何况还是全麻……
  7月6日上午,时间过得异常缓慢。哥哥姐姐们都在手术室外等候着母亲,而远在六安的我,也坐立不安,焦虑地等待消息。终于,母亲从手术室里平安出来了。
  视频中的母亲,躺在白色的病床上,鼻间吸着氧、手背上打着点滴。瘦弱的母亲面色苍白,看到视频里的我,仍用微弱地声音说:“老丫头长胖了,妈妈放心了。”瞬间,我不忍再看、再听,背过身、放下手机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今夜,此时此刻,我只愿母亲:早日安康,我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