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民生,让日子喜气安稳
皖西日报
作者:张春苗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春苗
母亲打电话说,老家的板栗红了,回家吃公鸡烧板栗吧! 自然要回去。我居住在舒城县城,老家是离县城50里的一个小村庄——牛角冲。小村庄四周群山环绕,从高空俯看,形似牛角,因此得名。 一路风光旖旎,在村水泥道上,看到一个清瘦矍铄的身影,是文老奶。 想到十多年前的一桩趣事。2001年,我从北京回来。文老奶跑到我家问“北京比汤池大吗?”汤池是十几里开外的一个小镇,也是老人当时去过的最远的地方,见识到的最热闹的集镇。 我无法解释,只能说北京比汤池大,比舒城大,大很多很多。 牛角冲山清水秀,却闭塞,交通很不便捷。离公路还有很远的一段乡间小路,坑坑洼洼,偶有拖拉机突突突驶过,扬起一阵灰。在这样的路上行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村民买生活用品,要到5里外的枫香树街道。说是街道,也就一条街,大多数时候都是冷清的,寥寥的几家店铺。再远些,15里以外,就是老人曾去过的汤池。汤池有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巷道,走上去幽深幽深的;有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里面的商品也品种齐全。 更繁华的50里外的舒城县城,文老奶没去过。搭乘公共汽车到舒城要8元车费,来回就是16元。太贵了,舍不得。很多像文老奶一样的老年人,头顶的最大一块天空就是汤池。拿北京和汤池比较的,大有人在。 2012年,全县开通一元公交。“全县一个价,上车一块钱。”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还可以免费乘车。这一年,文老奶75岁。第一次乘坐免费公交到舒城,老人狠狠地逛。从飞霞公园到慈母宫,从飞霞大市场到鼓楼街。世界这么大,她要好好看看。 人活的,原本就不是年纪,而是心态。只要心态不老,人就永远不会老。老人乘免费公交逛遍舒城大街小巷,还游览了万佛湖,坐着游船领略湖光山色。 这不,听说舒城最近在举行广场舞大赛,此等热闹,岂能错过?挥手作别,看着她和几个本家婶子说笑着上了公交车。 小元叔靠在他的新屋门前,早晨的阳光斜斜照射,他整个人沐浴在朝阳的金粉里。他头上戴着一顶红色太阳帽,窗玻璃上贴着红红的福字。看到我,他咧嘴笑了。他的笑,如同云罅中的光亮,晶莹剔透,照得人心底一暖。 小元其实应该叫老元,只是全村都小元小元叫惯了。他70多岁,智力欠缺,无儿无女。从我记事起,他就一直住在路边的一所破房子,土墙,茅草顶。狗尾巴草也来凑热闹,一丛丛一簇簇,聚集在屋顶上,春天翠绿着,秋天枯黄着。泥土墙外壳涂抹的一层白石灰一块块掉落,斑斑驳驳,像油画。他是孤寡老人,可以住养老院。人们强行着把他连同行李搬到养老院,他大叫大嚷,死活不肯。没办法,只能任由他又抱着几件衣服回到草棚。 去年一场大雪,茅草棚在风雪中摇摇欲坠。村干部担心大雪压垮草棚,好几次踩着梯子划掉屋顶上的雪。 村干部终于下决心要给小元叔盖新房。趁着他出去捡垃圾,几个人手脚麻利搬出旧屋里东西,就近搭好一个塑料大棚作为临时住所。挖土机铲掉草棚。紧锣密鼓开工,一个多月以后,小元搬进新房过年。 中午餐桌上摆上了公鸡烧板栗,袅袅的香气渗透到周遭每一寸空气中。饭后和父亲聊天,聊到文老奶,聊到小元叔。父亲一会“没想到”,一会“心满意足。” 我的父亲近些年有两句口头禅“没想到”和“我心满意足了”。每每酒酣耳热之际,他总会用“没想到”三个字打开话匣子。酒终人散之时,又爱用“心满意足”来结尾。平时的闲话家常,也时不时蹦出这两个金句。 别以为老爷子是退休老干部在颐养天年,他只是一个70多岁的乡下老农,且文盲。“心满意足”这个有书卷气的词语,不晓得他是如何学会的。父亲在十几年前的一场爆破事故中,失去了半个左臂和半个右手掌,日常生活仅靠右手残存的三个手指。我的母亲也是残疾人,她是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 父亲却对他目前的现状满足得很,常不加掩饰地、大张旗鼓地宣扬着他的满足和幸福。 文盲父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这让他遭遇过无数的尴尬。他朴素的理念,不能让儿女如他一般成为睁眼瞎。没想到,我们兄妹俩竟一路顺风顺水。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河北某医院做医生。我师范毕业,在县城当小学老师。别人打趣他:“老张,你总说‘柴桩发柴,草桩发草’,没想到现在儿女都有出息了。”“我也没想到。不过,现在技术发达,能嫁接,草桩也能长柴。”他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话锋一转,他又感慨自己没赶上好时代。 父亲年轻时脾气很不好,留给我的童年回忆很不温和。对我们兄妹二人,动辄打骂。现在对孙女却极其温柔,典型的隔代亲。这几年,父亲总在老家安徽和河北儿子处两地奔跑。火车、高铁、飞机,各种交通工具,父亲都尝试过。上千公里,坐火车,舒服睡一觉就到站。坐飞机,新鲜劲还没过,就要下飞机。还路过北京,顺道去过毛主席纪念堂。他常常重三倒四地叨叨“北京真大,飞机真快,这辈子能看到毛主席,心满意足了。” 怕老了给儿女添麻烦,这几乎是父亲这一代人的通病。近年来,村里交了养老保险。老了,可以领取养老金;病了,有医疗保险。父亲七算八算,算的结果是不会给儿女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他脸上溢满那种很安心的微笑。 走在小村里,听到无数的叔伯都如我父亲一样,都爱唠叨着“没想到”,这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口头禅。他们都喜欢在从前和现在来回穿梭,反复比较着、感慨着。这是一种缠绵不绝的回忆,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心满意足。 临走时,妈妈把剥好的板栗和菜园里的那些菜蔬塞到后备箱。板栗的甜香,蔬菜的清香,氤氲开来。民生工程让这些凡俗尘世里的普通人,如文老奶,如小元叔,如我的父亲,都过上了喜气安稳的日子,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了馨香。 张光照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