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红土地·夕阳佳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姑 妈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彭红兵

  11月25日,金寨迎来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我从哥哥那里得到姑妈去世的消息,心情仿佛也进入了冬季。在悲伤的情绪里,姑妈的点点滴滴在眼前浮现。
  姑妈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父亲在政府工作,姑妈没有像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流离失所,而且,从小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后毕业于湖北高等师范学院。在湖北武汉一中学教授语文期间,姑妈认识了我的姑父,一位来自湖南的体育老师。他们结婚后,我的表姐、两个表哥相继出生。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那是姑妈最幸福的时光。
  期间姑妈的父亲——我的爷爷,从老家金寨县吴店镇西庄村彭湾(现在的竹根河村)带出一批青年人到湖北武汉学习发展,这批青年中就有我的父亲。后来我父亲在爷爷的指引下参军走上革命道路。父亲经常跟我谈起爷爷、姑妈对他在人生、生活上的指导和关心。姑妈一直秉持了爷爷的家国情怀,一生牵挂家乡。
  文革时期成分高的姑父遭到了批斗,为了孩子的未来姑妈带着爷爷和三个孩子回到家乡,在西庄团山小学教书。姑妈同姑父这一别就是十五年,姑妈把对姑父的思恋深深埋在心里,扎根农村教育一线为家乡培养人才。爷爷回到家乡也没闲着,在中央倡导除“四害”活动中因发明了除苍蝇笼子还登上《安徽日报》。大表哥因文笔、普通话优异被沙河乡广播站选中。大表哥的成绩离不开姑妈的言传身教,这慰藉了姑妈忧伤的心情。后来,爷爷的身体慢慢不好,姑妈忙于学校工作,还忙于孩子们的教育,却还坚持着看爷爷吃了她做的饭菜后再去学校,就这样一直到爷爷去世。
  可能是上天眷顾姑妈,文革结束后姑父在多方打听下联系上了姑妈。姑父没有过高的奢望只是想看看姑妈,没想到,姑妈带着他们的孩子,也是一直在等着他。那年春天,西庄团山的映山红格外娇艳,兰草花分外清香,姑父姑妈这对恩爱苦命的夫妻终于团圆了。以后,姑父姑妈的家安在湖北荆州师范学院。大表姐、大表哥、小表哥都在湖北武汉的医院、高校工作。
  我初一时有幸到湖北华中农师院附中上学,平时住在小表哥家,每逢周日坐校车到姑妈家,姑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烧好吃的。饭后让我说说学习生活情况并让我写日记,还拿出她写的日记给我看。我现在每天写日记就是那时养成的。临上学时还让我带上她亲手腌制的萝卜干泡菜,至今还记得那味道,咸中带一点甜,脆脆的。
  国庆35周年天安门大阅兵,当邓小平检阅部队的身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看到姑妈姑父眼里浸着泪水。姑妈一边用手绢拭着泪一边对我说:“没有党的英明决策就没有我的幸福生活。”是的,若没有中央的拨乱反正,姑妈姑父可能今生无缘再相见。
  初二的时候,我回到了金寨,可姑妈对我的教育影响没有停歇,无论是到北京卫戍区服役,还是现在驻村扶贫,每每遇到困难时,耳边总响起姑妈对我说的话“有国才有家。”
  现在窗外下着冬雨,就像我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