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关注·百味人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给越冬候鸟一个温暖的“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谢菊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湿地保护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大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的明确要求,赋予了新时代湿地工作新使命、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
  淠河湿地是江淮地区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淠河湿地面积扩大,水环境和生态条件的改善,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大批候鸟选择来我市淠河及周边水系越冬、停歇。越冬的候鸟数量、种类也逐年不同程度增加,引来了鸳鸯、白额雁、小天鹅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安家落户。以前很少见的中华秋沙鸭和东方白鹳也出现在湿地公园内。 
  这是一个喜人的景象,也是我市开展淠河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取得的明显成效。候鸟回归正是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有力证明,为了让更多的候鸟回归,湿地重生,再现候鸟翔集,我们要保护、建设好美丽湿地,营造候鸟越冬的栖息地。
  据悉,近5年,安徽先后颁布施行湿地保护修复条例规划、管理办法、建设规范和技术规程,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出台、区域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和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内容,将湿地保护率分别纳入全省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1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给越冬候鸟营造更好的栖息地,我们要尽快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对定期保护督查进行高位调度协调,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形成全员发动、市区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湿地保护氛围;要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中小学生走进湿地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全民知晓、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氛围;完善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湿地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监测评价信息应用;建立监测评价与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湿地执法,强化巡护监管,持续开展巡河护林、渔政执法、打击采砂、增殖放流等关乎作业,打击非法电捕鱼专项行动,打击非常采砂专项行动和野生动植物专项保护行动等违法违规行为,给大批的越冬候鸟一个干净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