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关注·百味人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修复湿地重生 再现候鸟天堂

——淠河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侧记本报记者 谢菊莲/文 田凯平/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编者按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的美名,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维系绿洲生态安全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位于我市的淠河湿地是江淮地区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自批准建设以来,近年来我市依托湿地资源,修复水环境,重塑湿地样貌,复迎白鹭归,使六安人民的母亲河淠河迎来了涅槃重生。
  蓝天为景,白云相伴,清水绿岸,碧波荡漾。初冬时节,柔暖的阳光透过沙滩,在距离我市城区淠河上游20公里的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清流蜿蜒处,水草静寂,鹭鸟翩飞——这里是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游的起点。见此美景,误入“藕花深处”的人们迟迟不愿离去。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市城区段淠河中游,南临横排头水利枢纽北端,北至合六叶高速公路下游500米处城北橡胶坝。湿地公园总面积4448公顷,水域面积3056公顷,公园湿地率68.9%,是江淮地区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纳洪蓄水、调解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改善自然生态功能的作用,也是大别山重要的水禽间歇地和越冬场所。”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就有17种,有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鸳鸯等。淠河湿地的自然植被则分为沼生植被和水域植被,沼生植被主要分布芦苇、水烛、早熟禾等,水域植被有莲、芡实、苦草等。
  在位于河西淠河湿地科普宣教区湿地公园管理局园内的湿地科普宣教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向人们讲述了湿地公园的故事。淠河湿地公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物资源,2017年资源本底调查共统计分布兽类6目8科19种,鱼类5目11科30种,其中两栖类5科15种;爬行类2目8科26种;鸟类14目34科129种。
  然而,淠河这条穿城而过、让六安人引以为傲的母亲河,也曾经历因城市发展、河道采砂、干涸等原因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时期。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自批准建设以来,我市实施了污染处理,林地保护、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措施,进行水系水质保护,确保湿地水体水质一直保持在II类以上。不断扩展湿地空间,改善湿地环境,重塑湿地样貌。
  首先是修复水环境。淠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加固堤防、护坡护岸,河道清障,湿地公园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使母亲河迎来了涅粲重生。通过清淤、截污、活水、增绿,凤凰河、大雁河等13条支流水系及黑臭水体迎来新生。湿地公园周边城乡建成了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和处理系统,共建设各类污水处理厂10个,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3万吨,城区铺设管网237公里,改造管网45.9公里,雨污分流覆盖率81.67%,污水处理率达98.42%,污水处理项目的实施,彻底剪断了水系的污染负荷,消除了面源污染,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
  碧水将绿绕,复迎白鹭归。实施修复项目,恢复湿地生态。在改善淠河水系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橡胶中坝、城北橡胶坝、凤凰河橡胶坝,积极营造水景观,含蓄水源,调节和保证湿地的水位。同时,通过退堤还湿、退居还湿、退养还湿(消除迷魂阵)、取缔采砂等措施不断扩展湿地空间。项目实施以来,共沿河拆迁各类房屋2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万余人,修复河岸植被320公顷,清退砂场32家,逐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
  实施湿地植被恢复项目,选择了芦苇、蒲草、灯心草等进行湿地植被重建,营造鸟类栖息地,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拉开了全面建设和管护湿地公园的号角。为了健全管理体系。我市对照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标准,成立了由分管林业、城管的副市长任主任,市直17个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高位推动湿地各项工作。成立副处级管理机构六安市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建立了6个保护站,4个执法大队全面负责湿地日常管理和保护。建立了统一协调、监测、监管和防治的湿地联防联控机制,共计20个职能部门、湿地周边全部16个乡镇,纳入网格化联动管护,“一有吹哨、全来报到”,重点解决盗采砂、电捕鱼等生态环境问题。
  开展湿地执法。多年来,市淠河局联合水利、公安、林业、交通、农委等部门开展巡河护林、渔政执法、打击采砂、增殖放流等管护作业,打击非法电捕鱼专项行动,打击非常采砂专项行动、野生动植物专项保护行动等。6个保护站全天候开展湿地巡护,通过公开招标选择9家物业管理公司总计45余人参与湿地公园管护。完善管理能力建设。湿地公园先后2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总计600万元,省级林业补助资金113万余元,每年市财政安排综合支出预算2000万元,保障了湿地管护和建设项目的开展。管理局先后实施了40余项软硬件建设项目,建设了科普宣教馆、游客中心、湿地阅读馆、湿地大讲堂等场馆,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理念从“保护优先”向“全面保护”的转变。一园风韵,全城妖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保护,如今的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了集城市休闲、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河流型湿地公园,成为六安城市发展的景观轴、生态轴、发展轴。如今湿地内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根据统计,湿地公园分布的植物比批准建设前增加了29科54种,野大豆等成片出现;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鸳鸯、白额雁、小天鹅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安家落户。以前很少见的中华秋沙鸭和东方白鹳也出现在湿地公园内,为公园增添了无数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