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家和万事兴
廖鹏程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郑汉臣 摄
我来自于革命老区金寨县,世代农民,经过十几年寒窗,有幸进入干部队伍。参加工作20多年来,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但自认为一直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对待工作,积极完成任务,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 我父母都是勤劳本分的农民,父亲识字不多,母亲一字不识,他们不可能给孩子讲很深的道理,但他们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一生给我影响很大。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虽不可少,但身教更为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风好,则家道兴盛;家风差,就一定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怎样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如何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重视家庭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几十年乃至百年光阴,大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亲情,因此家庭是我们一生的温暖港湾。 在家庭家教、家规与家风方面,中国古代至近现代有许许多多好的典范。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更是体现家庭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影响是多么重要。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以及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好的家风建设表率,直接影响并感染着我们。 如今,我们自己已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简单地看孩子学习成绩如何,要注重品行的培养,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好表率,身体力行当好榜样。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怎样做人,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庭,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游览宏村古老徽派建筑的同时,更能吸引我眼球的是每栋建筑中保存的各种楹联,楹联内容无不透露出好的家训与家风。一幅幅厚重的历史文字,像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无言教诲,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临走时,我买回一本由黄山市黟县旅游局编印的《古黟楹联》,回来之后认真品赏,受益匪浅。我把部分楹联读给女儿分享,也让她感受宏村的家规家训。 有年清明小长假,我回到金寨老家,祭奠祖上先人,为他们扫墓。同时参加了我们金寨南塘廖氏福谦祠的重建与祭祖大典。我看见新建祠堂的廊柱上也刻有内涵丰富、文字精辟的楹联,内容大多是对前人的敬仰,以及教育后人的遗训,这也是一种家族家风的传承。我不仅了解到祖先在几百年前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大别山腹地建设家园的不易,更切身感受到祖先传承下来的优良家族家风。 很多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能找到原型,比如反腐倡廉剧《人民的名义》中角色,对权力、对物质的追求,有的受家庭影响,有的家风不正,有的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和革命前辈的遗训,最终因腐败被查处。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有一种好的家风传承,有一颗对法律敬畏之心,也不至于身败名裂,后悔终身。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培养良好的家风,这对于个人成长、对于单位发展、对于国家建设、对于民族振兴都非常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