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作“村里人”
张正武 本报记者 徐有亭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奔走的何世宝一直记得儿时的这首革命经典老歌。2018年10月,何世宝经组织选派到霍邱县三流乡任张老园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驻村以来,何世宝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这两年在他的带领下,张老园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无资源无优势的偏远穷村正在发展变成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幸福村。龙虾产业正初具规模,群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而他也成为“霍邱县第二届十佳最美扶贫人”候选人。 扶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何世宝有过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也曾有过下村扶贫包户的工作经历。自从履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深感责任重大。怎样才能做好帮扶工作、让农户脱贫?他足足用了近两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2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集中培训、专班宣讲、入户谈心和党员带动等多形式多渠道,了解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督促“六净六有两规范”落实情况。 张老园村地处城东湖畔,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过去该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低洼地一年产一季水稻,冬季就撂荒了,收入低,大部分群众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面对这种情况,何世宝认为张老园村要充分依托当地濒临城东湖水资源优势,群众自发养殖龙虾的习惯,大力引导和扶持龙虾养殖产业,支撑和促进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他们通过探索,确定了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来开展龙虾产业扶贫。为更好地盘活当地龙虾特色产业经济,该村建立10多个龙虾交易点,引导和培养10个龙虾交易经纪人。筹建了鑫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虾交易市场,成立了吉运水产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养殖基地近1000亩,举办龙虾养殖培训10余期,直接服务养殖面积近5万亩,县内设立服务网点21家,月交易龙虾近500吨。2019年6月22日霍邱县三流乡张老园村“首届鑫荣龙虾美食节”成功举办,合作社的成立极大提升龙虾产业示范带动作用。 该村贫困户杨军保,一家4口,两人生病,缺乏劳动力,过去由于没有产业,家庭负担重,脱贫任务重,2018年他通过帮扶稻虾轮作30亩,收入达6万多元,顺利脱贫。“以前只种稻子收入低,现在收完稻子以后还能养龙虾,又能得到政府补贴,明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杨军保拉着何世宝的手说。 通过扶贫工作的引导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2018年全村已发展稻田养龙虾近4500多亩,引导120户贫困户发展龙虾产业,亩均增收2500元左右,总效益达120万元,同时得到政府补贴达54.8万元。2019年该村龙虾养殖达6000亩,引导136户贫困户养殖龙虾。为做强“稻虾轮作”模式,何世宝专门邀请安农大水产教授和县水产局专家对村龙虾养殖进行了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并组织了养殖大户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考察学习,充实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为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何世宝与村支两委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畅通路5条5公里,库区移民路7条6公里,同时向县卫健委争取资金40余万元,新建170平方米卫生室,目前道路正建设,卫生室已建成。近年来该村通过向上级争取近1000万元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县里投资了3000多万元资金正在修建北四路。 针对村缺少集体经济,何世宝联系到润阳工艺品公司总部和该公司扶贫车间考察,拟通过向县库区办争取项目资金,利用老村部闲置地建设宠物用品毛绒玩具、服装生产加工等扶贫车间,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贫困户就业。为更好地发展农业,他与村支两委到彭塔考察构树种养产业,探索该村的农业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