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白马尖文学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迟 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袁有江

  老实说,我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像样的作家。
  可我很难具体说清楚,“像样”的作家,到底像什么样子,或者是要写出什么水准的作品,大约像哪些作家。我所谓的像样,在我的阅读中的确是具体存在的。只是这尺度在不断变化。一大串像样作家的名字,也在不断变化。我的参照刻度指向,往往是动态的,见异思迁的。所以,我只能就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模糊地界定一下。其一,可以用令我满意的文字,准确、淋漓地表达我的胸臆。其次,让有幸或不幸,成了我读者的大部分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沉闷和厌烦,能大致明白我的意趣所在。最主要的,当然是在我敲打这些汉字,使之成句成行成段时,能获得特殊的快感和安慰。倘若它们公之于众后,又能侥幸为我带来一些苍头小利,蝇尾小名,那我更是求之不得。
  年轻时爱好文学,爱得痴狂,爱得十分盲目。动机也不纯。那会儿爱好文学,总梦想能在瞎摸乱闯中走狗屎运,在意想不到的刊物上,突然一炮走红,从而让文学改变我的命运。时至今日才彻底明白,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不害臊地说,我那时希望借助文学这根拐杖,脱离农村和农活,逃离贫穷和落后。我想进城过日子,每天有肉吃,衣服能穿出春夏秋冬的区别。
  许多年之后,随着阅历的增加,阅读量的增大,我逐渐悲伤地明白,我那时太傻了,时运也特别不济。我可能因这种没头没脑的迷恋,葬送了另一副更辉煌的前程——读小学时,算命先生说我长大适合从政,能官拜县衙。我为文学,白白虚掷了大把的光阴和青春。年轻时的我,经常留着遮眼的长发,穿着裤脚扫地的牛仔裤,手卷一本《小说月报》,哼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招摇过市。遗憾的是,从没遇到一位在文学方面,能给我一点正确指导意见的人。在我们村里,当时最高学历的是我堂哥,他高中毕业去当了兵。他的作文,明显还没我写得顺溜。我到镇上读中学时,遇到文学素养最好的,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但他总是要我搞好学习成绩,等上了大学以后才爱文学。世间那么多的好书,那么多才华横溢的作家,我都是在几十年之后才接触到。越读越悲伤,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正宗的文青,我至少迟到了二十年。
  我不想谦虚,然而实在实力不济。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东西,尽管已经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很多篇什还在几年前获过奖,发表过多次,但我还是不满意。这次历时两个月的统稿,我几乎都不同程度地修订了一遍。我没读出,几年前我应该有的才华,多数是“有点不好意思”。真要感谢当年那些编辑和评委们,对我的莫大的鼓励。他们真够宽容大度的。
  我这么说,不是我现在的水平提高了很多。我只是觉得,在叙述语言上,比几年前稍好,传情达意,像当下扶贫似的,稍微精准一些而已。不过,我的欣赏水平,确实提高了很多。毕竟,我将本该在二十年前细读的,近百本中外名著,在最近两三年中补读了。有了这点阅读底数,颇有些眼高手低。当然,我也没有对这些习作,进行大量的增删,还想保留它们青涩的原貌。这不算丢人,最多只是丢文。我的底气还有一口,我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也是真实可信的,不乏记录过往履痕的功用。
  绝对的真实,肯定是没有的。许多回忆性的散文随笔,因为回忆的不可靠性,一定会有出入。时隔多年,石碑般的记忆,也让岁月的风霜雨雪,剥蚀得模糊不清了。遇到这样的地方,我就按照写作时的想法,虚陪几笔,以求完整。想来,熟识我的亲友,不会在意细枝末节的“委婉”,也不会对号入座。就算我在无意间,贬低了你的品格,也请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在此握手言和。我芝麻大的影响力都没有。我不是具有公信力的名人,连一个“像样”的作家都不是。在文学的索道上,依然只是“文青”,其言何足道哉。
  文学总是神圣的,也是令我敬畏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参透的。每每读到一本好书,我总像面对佛祖的雕像,参悟良久。最后,我还会对他毫无保留地,细致地诉说我生活的苦难,无助和无奈。但,他给我的回复永远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凡事都得靠自己。另一句是,你自己能解决的,就不要来问我。真的文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毫无用处。它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完全不如谷物和丝麻。一位痴迷文学的人,往往既不能养家糊口,也不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光宗耀祖。一位在我心目中很像样的作家,曾曰过:放眼看看,我们当初一起努力的那帮文学青年,经过三十多年痴心不改的奋斗,终于都混成作协的贫困户了。哪怕就像《红楼梦》这样的传世经典,往往既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不能让恶人都变成良民,遵纪守法,创建和谐社会。能做到这些的,往往都不是文学。回想《红楼梦》文本自身,恰恰被文学之外的因素,伤得缺胳膊短腿。
  但文学又是极有用的。她像极了维纳斯女神,能在我最孤苦、无助的时候,给我以温馨的抚慰和启迪,帮助我有教养地度过雨夜,见到明天灿烂的太阳。还有一件神奇的事情:我发现一个人随笔写多了,就把自己写得一丝不挂了。而这时,内心却变得出奇的强大,简直烟熏火燎都不怕。要不然,我就不会忍受着腰椎的不适,废寝忘食地整理这本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