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在我们的腹部深处,藏着一个默默守护健康的“人体血库”——脾脏?它虽没有心、肝、肺那般广为人知,却肩负着过滤血液、储存血细胞、调节血量和参与免疫的重任。不过,这个重要器官一旦“受伤”,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脾损伤。
一、认识脾损伤:被忽视的“生命威胁”
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质地软而脆,就像一个娇弱的“小海绵”,被肋骨小心地保护着。正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但当它受到外力冲击或因疾病影响时,就可能发生损伤,大约40%-50%的腹部创伤患者都存在脾损伤。举个例子,曾经有位热爱篮球的年轻人,在激烈的比赛中被对手撞击到腹部,当时只是有点疼没太在意,几个小时后,他开始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紧急送医后才发现是脾脏破裂出血。这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小看腹部受到的撞击,很可能会让脾脏“受伤”。
二、脾损伤的“幕后黑手”
1.外力撞击:是导致脾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车祸、打架斗殴、高处坠落时,腹部受到强烈撞击,就可能让脾脏破裂。比如在车祸中,方向盘的挤压、安全带的勒压,都可能成为伤害脾脏的“凶手”。再比如,一些极限运动者在进行攀岩、蹦极等运动时,一旦发生意外碰撞腹部,也容易造成脾脏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追逐打闹时不小心撞到桌角、栏杆,同样存在脾损伤的风险。
2.疾病作祟:脾脏本身的疾病,如肿瘤、囊肿、感染等,会让脾脏变得脆弱,即使轻微的外力,甚至咳嗽、翻身这样的日常动作,都可能引发脾破裂。
3.手术意外:在进行胃部、胰腺等腹部手术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误伤脾脏。
三、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脾脏受伤时,身体会通过各种症状发出“求救信号”。最明显的就是左上腹疼痛,受伤较轻时可能只是隐隐作痛,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脾脏破裂出血,就会出现剧烈疼痛,还会蔓延到整个腹部。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随着出血量增加,会感到头晕、心慌、口渴,皮肤变得苍白、湿冷,脉搏加快,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陷入休克,危及生命。所以,一旦腹部受到撞击,哪怕当时感觉没事,也要多观察一段时间,切不可大意,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四、脾损伤的“应对之策”
1.保守治疗:如果损伤较轻,出血少,生命体征稳定,医生会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禁水,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使用药物止血、补液、抗感染。在保守治疗期间,也有患者因为过早活动,导致病情加重,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所以,保守治疗期间的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患者一定要有耐心,严格遵医嘱,稍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手术治疗:若脾脏损伤严重,出血不止,就需要尽快手术。手术方式有多种,能修补的脾脏,医生会尽量缝合修补,保留脾脏功能;无法修补的,可能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脾脏。不过,全脾切除后,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所以医生会尽可能保留脾脏。
五、预防与预后:守护脾脏健康
预防脾损伤,关键在于避免腹部受到外力伤害。日常生活中,骑车、开车要系好安全带,运动时做好防护,避免腹部碰撞。对于患有脾脏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听从医生建议,减少脾破裂风险。
脾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脾破裂死亡率3%-23%,若伤及脾蒂或大血管,死亡率可高达70%。因此,一旦发生腹部外伤,必须立即就医,抓住“黄金救援时间”。康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并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确保身体恢复健康。
脾脏虽小,却关乎生命健康。了解脾损伤的相关知识,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记住这些知识,为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六安市人民医院 胡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