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结果正常为何还需做磁共振

(2025年05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生,CT报告单上写了我没有骨折啊,怎么还要我去做个磁共振看看?”
  “医生,您说我有脑梗症状,但是我这CT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啊?怎么还要做个磁共振?”
  经常会有患者拿着CT报告单很疑惑,明明这外伤后自己症状很明显,CT结果却都是正常的,这时候医生就建议去做个磁共振看看,难道CT结果漏诊了?
  也经常会有患者脑梗的症状很典型,但是CT检查结果却是正常的,难道不应该检查CT,做磁共振检查就能看出来吗?
  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磁共振有着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比如对脑组织、脊髓、关节这些部位显示得更清楚,能发现CT发现不了的病变。
  一、外伤患者CT检查结果正常还要做磁共振的原因
  磁共振能检出隐匿性骨折,又叫骨挫伤或骨小梁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是指骨小梁断裂而无骨皮质的中断,伴有局部骨松质内水肿和出血,而这些改变通常很难在常规CT检查中发现。磁共振检查利用人体内的氢质子的成像原理,能灵敏且准确地反映检查部位的水肿和出血的范围及程度。此外,磁共振还能清晰地显示关节和脊柱的软组织损伤,如半月板、盂唇、肌腱、韧带、肌肉和关节软骨等结构的损伤,对于关节腔的积液和滑膜炎的显示,磁共振也比CT更敏感。如果CT检查未检出明显骨折而忽略隐匿性骨折,患肢若不给予制动,极易发展为明显骨折,或周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因此磁共振的检查是有效且有必要的。
  那么CT检查是不是就毫无意义呢?事实上并非如此!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相较于磁共振的优势在于能发现磁共振发现不了的细微的骨折或骨裂,对钙化、骨结构显示更佳,而且对于外伤来的患者,CT检查速度更快(数秒内完成),禁忌症更少,尤其夜间来的急诊患者,CT检查仍然是磁共振无法替代的。
  二、疑似脑梗症状患者CT检查结果正常还要做磁共振的原因
  脑梗死发生的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此时神经细胞发生缺血与水肿,这时候的水肿为细胞毒性水肿,由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的存在,细胞外水分子不断地进入细胞内,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变窄,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然而大体病理改变并不明显,常规CT扫描由于分辨率限制,通常无阳性发现,而磁共振的弥散成像序列就是检测人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技术,可以敏感地显示细胞毒性水肿的部位和范围,对于早期脑梗死,磁共振在发病数分钟内即可显示缺血区域,而CT通常需要6-12小时后才能显影。另外,在梗死发生的2-3周,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的密度增加,平扫CT分辨困难,即所谓的“模糊效应”。除了由于发生脑梗死距影像检查的时间因素外,梗死发生的部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颅底致密骨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伪影的干扰,导致CT对脑干梗死的评估价值有限,磁共振由于高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准确检出脑干内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做磁共振呢?CT检查为什么还是疑似脑梗死的首选影像检查呢?首先因为常规CT检查方便、快捷,从入院到检查绿色通道只需要几分钟,而磁共振则无法保证能为患者快速安排检查,且检查时间长(通常大于10分钟),检查禁忌症多(如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旧式动脉瘤夹等),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其次,CT在上述方面虽然不如磁共振,但是也有其优势所在,比如对新鲜出血敏感性较高,能快速判断有无脑出血和大范围的血管源性水肿。所以,CT检查是应该做的,怀疑脑梗死即使CT检查是正常的,也不能大意,有必要再做磁共振确诊。
  三、总结
  磁共振图像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对于某些情况下CT无法准确检测的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外伤患者,磁共振能够发现CT无法察觉的隐匿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尤其在关节和脊柱方面更加敏感。此外,对于疑似脑梗死的患者,尽管CT是首选影像检查工具,但磁共振通过弥散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显示细胞毒性水肿的范围,对于脑干等部位梗死也优于CT。因此,虽然CT检查便捷快速,但磁共振在某些情况下提供了更全面和详细的诊断信息。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当CT检查结果正常但症状明显时,或者怀疑脑梗死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磁共振检查了解具体原因。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放疗中心 刘欣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