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课桌
皖西日报
作者:刘梅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梅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我手中的《女性是一束光》上。书中的那些文字仿佛穿透时光,与教室里孩子们清澈的目光交织在一起,为一天的教学注入力量。 《女性是一束光》通过深度访谈和传记的形式,展现了32位女性在各自领域中的奋斗历程和独特光芒,从“40后”的上野千鹤子到“90后”的叶诗文,从象牙塔中潜心研究的戴锦华到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女大学生,从特立独行的女企业家到以自身经历为研究范式的女作家,作者以真实感人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心理历程,让人深受鼓舞。这些故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今天,我们要如何既做技术的运用者,又做人文的守护者? 数字赋能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书中那位开发教育App的教师创业者,将贫困地区的民间故事转化为互动课程,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延续生命。这启发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数字人文”项目:我带领学生们用编程还原古诗词中的场景,一起体验或苍凉悲壮或雄浑开阔或瑰丽神奇或宁静闲适的意境;用数据分析研究谚语的传播路径,在《中华谚语大辞典》和中国知网学术平台及明清方志间穿梭。当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创造与发现的光芒时,我仿佛看到了百年教育长河中那绵延不绝的创新精神——从林徽因时代的实地考察,到今天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学习体验,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真知的追求。 家风传承与教育使命在阅读中达成了美妙的共鸣。书中那位将家庭读书会坚持了二十年的母亲,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引导者,更是家庭文明的示范者。受此启发,我在班级推行“书香家庭”计划,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印象最深的是沫沫的母亲,她是一位工厂技术员,起初对阅读兴趣寥寥,但在共读《林徽因传》后,她开始在工作之余研究工厂历史,甚至带着女儿走访老厂房,用手机记录工业遗产。这种转变让我看到,阅读确实能重塑家庭的文化基因,而教师正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 “教育是用心点亮心”。书中那位用绘本治愈留守儿童心灵的乡村教师,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我班的小妍姑娘在一年级时总是沉默寡言,从不与他人交流。受书中启发,我尝试用“阅读疗法”走近她的内心。我们一起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画“情绪温度计”,渐渐地,小妍开始主动分享她画的“家”。当她把一幅全家福放在我办公桌上时,我读懂了书中的那句话——“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现在,我在班级设立了“心灵绘本角”,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表达情感、连接心灵,在阅读中共同编织美好的记忆,书中的智慧真正点亮了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文明的延续方式;教师不仅是岗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状态。《女性是一束光》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故事,已经融入我的教育日常:当我在课后为学习困难的孩子补课时,我想起书中那位坚持三十年“一个都不能少”的班主任;当我熬夜准备公开课时,那位在灶台边备课的乡村教师给了我力量;当我在教师节收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寄来的明信片时,我懂得了教育是“薪火相传”的深远意义。我知道,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新时代教育女性的华章——在三尺讲台上,用书籍为孩子打开世界的窗户;在数字浪潮中,守护教育的温度;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合上书页,教室外传来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声,迎着晨光看向这些祖国的花朵,心里满是对教育的热爱与期待。因为我知道,当教师成为一束光,就能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