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疝病防治新观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疝是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老人和小儿,主要表现为身体某处出现时有时无的包块。最常见于腹股沟区,轻者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重者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嵌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小儿,若疝内容物为睾丸或卵巢,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成年男性可能影响精索血液循环,进而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和生殖能力。 什么是疝气?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通俗而言即“体内器官越狱”。疝可出现于身体很多部位,其中以腹部的疝居多,腹部的疝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本文主要就腹股沟疝给大家进行介绍。 腹股沟疝最典型的症状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或增大,平卧或用手按压时缩小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感到局部坠胀不适,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更明显;疝气发生嵌顿时(突出的脏器或组织不能回纳),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疝气是怎么形成的? 疝气的形成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密切相关: 一、腹壁强度降低:这是疝气发生的基础。先天性因素如鞘状突未闭、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天性因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年老体弱、肥胖导致肌肉萎缩等。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是腹壁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疝气发病率较高。 二、腹内压力增高:这是疝气发生的诱发因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均可导致腹内压力增加。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肥胖等,也可能导致腹壁肌肉松弛,增加发病风险。 如何治疗疝气? 关于治疗,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就是手术。疝气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修补缺损。对于儿童,我们单纯在缺损的部位进行环缺损结扎,因为伴随儿童的生长发育,局部肌肉组织会自行加强,从而达到缺损修复的目的。一般行日间手术,24小时内出院。 对于成人,缺损大,我们除了要关闭缺损,还要对缺损部位进行加强。目前,成人主要开展腹腔镜下疝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可以仅从肚脐眼打一个孔进行手术,在缺损的部位放置一个补片来关闭并加固缺损部位,真正做到“微创”。较传统手术而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当天即可下床活动,两三天出院。 如何预防疝气? 疝气的发生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相关,预防疝气需针对这两点采取综合措施。不同人群的预防重点略有差异,但共同目标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一、婴幼儿疝气的预防要点:多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需重点避免腹压增高和保护腹壁发育。 1.避免腹压过高:不要将腹部裹得太紧,避免过早站立导致肠管下坠;减少大声啼哭、剧烈咳嗽。 2.保障消化系统健康:多吃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泥、水果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喂养时保持情绪平稳,减少哭闹诱发腹压升高的情况。 4.定期观察与护理:定时检查腹股沟或阴囊部位是否有肿胀或时隐时现的肿块,早发现早干预。 二、成人及老年人疝气的预防措施 1.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关键行为 (1)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问题,避免长期腹压升高。如便秘者可通过乳果糖、便乃通茶促进排便;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保列治、哈乐胶囊改善排尿。 (2)戒烟以减少慢性咳嗽风险,吸烟还会影响腹壁组织修复能力。 2.合理用力与活动 (1)避免搬举重物、久蹲久坐、剧烈运动(如快跑、举重),老年人尤其需注意避免搬运煤气罐、大桶饮用水等重物。 (2)肥胖者需减重,体重过高会增加腹壁压力。 3.增强腹壁强度与健康管理 (1)科学锻炼。进行腹壁肌肉训练: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或选择太极拳、游泳、体操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突然发力。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2)饮食调理:多吃高纤维食物(新鲜蔬果、粗粮)、多喝水,预防便秘;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四病区 荣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