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心乡亲一缕风
皖西日报
作者:赵克明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赵克明
八月的魔都上海,骄阳似火,热气腾腾。然而,因为一个人、一份情,我沉浸在沁人心脾的融融春风中。 七月份,老伴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身体出了点状况,依照安医大和省立医院两位专家的建议在中科大附属医院做了手术,病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切除的实性包块是恶性的,这就意味着还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陷入恐慌,方寸大乱,上网查阅相关信息,这种病例治疗研究在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很是前沿,其中上海复旦大学Z医院的W教授是这一领域的顶尖级领军人物,并在国际医学界占据一席之地。可是,这样的知名专家都是稀缺资源,要联系上他或者挂上他的号谈何容易!我只得背着老伴暗自对网兴叹。 忽然想起在复旦大学工作的老乡李元红。近些年来,通过老家洪集文化交流平台了解到,她负责复旦大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社会交际广泛且非常活跃,极有可能与W教授有业务上的往来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没想到她在第一时间就做了回复,说虽然不认识W教授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他,并让我把老伴的身份证及相关信息传给她,由她来帮我们预约。这,真是天降的大惊喜!正在手术恢复期的老伴苍白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按照我们提供的大致时间段,元红随即通过自己的朋友圈联系到了W教授。收到医院窗口发来的预约短信通知,一股温暖的乡亲情在我的心底涌动。当我向她表示感谢时,她却极为恳切地回道:“不客气,老师!” 在陪同老伴启程去上海的那一天,元红又发来短信,询问出发时间、陪同人员、所乘车次,并表示要安排接车与入住宾馆,当我一一告诉她都由孩子网约停当了,她才回复道:“好吧,这样,我就放心了!” 元红是个大忙人,她的日程本来排得满满的,上周末刚从香港学术交流返沪,这周一又要出沪去企业洽谈科研成果转化业务,周四还要飞往日本。真的没有想到,我们刚入住预订的酒店,她却打来电话说过来看看,让我发个定位给她。这大中午头的,哪能再忍心让她未能午休而在大马路上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呢,可是她执意要过来,语气十分恳切。虽然近四十年未得相见,但在酒店大堂出出进进的人群中,她远远地就向我招手,我也一眼认出了她,一头齐耳的短发,一身朴素的衣裙,似乎还是我记忆中笑意盈盈的模样。上楼入了房间,她顾不上喝一口我递上的茶水,只是一个劲地安慰我老伴,说有顶级专家W教授的治疗,身体很快会好起来的,并一再对她因有公务急办无法陪同问诊而表示愧疚。由于停车时间限制,她只停留了几分钟,和我们说了一番话,慢声细语的,轻轻柔柔的,但我和老伴还有陪同的小女的心都拂过了丝丝缕缕的春风。 “真的感谢李主任,要不是她,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预约上这专家门诊的号呢!”在送别元红后,老伴一脸感激地跟我叹道。但是我心里清楚,李元红不只是复旦大学教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的负责人,也不只是复旦大学驻四川成都研究院的副院长,她还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与躬行者,像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一样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尽其全力,竭其所能帮助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求助者,以在她看来的“小事一桩”解救别人于困厄之中,她更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形象大使或代言人。 老伴看诊的那一天,元红人在外地工作,心却仍惦记着我们,不时发来短信询问进展情况,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问题。她还真是料事如神,刚按程序在窗口挂号的时候就出现了麻烦,系统不显示老伴的预约信息,连换了几个窗口依然如此,工作人员要我们到办公室查询,得到的结果是身份证号码与患者不符,估计是预约时输入信息出错,给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是“重预约”,这冰冷的三个字简直让我们无奈到崩溃。而元红恰在这时给了我们信息指示,并提供了G院长的电话号码,让我直接跟她进行有效沟通,并安慰我们说“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果然,G院长要求我们到后台更改信息并激活,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实话实说,如若没有元红的“遥控”,我们这些未曾经历过的人真是茫然无措,陷入困境,难怪老伴一迭连声地感叹“好人!好人!真是好老乡!”。 是的,身在异地,有知冷知热的乡亲,为你摆脱陌生、孤独与无助,何其幸运啊!这是我真真切切体验与感受到的,我想那许许多多的受助者也一定与我同感。 李元红总说我是她的“老师”,但我并不以为她是我的“学生”,倒更觉着她是老家的一个小妹妹,带着光,散发着热,氤氲着怡人的春风,——不,她应该是我的老师,是我心生敬意的老师。 在夜上海,在人头攒动的黄浦江畔,凉爽的江风拂去了白天的燥热,而我的眼前闪过了家乡的二道河,闪过了老街头的那眼古井,闪过了秋的田垄泛起的金波。 这黄浦江的风,不正来自我的皖西老家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