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聚焦淠史杭·乡村走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我家屋后是茶山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汪于奎

  日前,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一个小山村,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我: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楼新颖别致;一条蜿蜒的小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地茶园生机盎然。
  漫步小河畔、茶山间,仿佛时光倒流回童年。儿时,我常下河游泳、摸鱼捉虾。记忆中的茶山,隐没在毛竹园和山林深处,若非深入其中,难见其踪。茶园依陡坡而建,茶树丛栽,其间套种着其他作物。每年四五月间,大人们忙着采茶制茶,孩子们在竹林嬉戏。待到夜幕降临,整个村庄便浸润在醉人的茶香里。
  偶遇老程叔,一番寒暄后,他向我讲述了小山村的蝶变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茶山改造成了梯田,密植了新茶苗。然而,这片诗意茶山渐渐变了模样。为了增产,乡亲们开始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九十年代,当茶毛虫、茶尺蠖等害虫肆虐时,为求速效,甚至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农药“杀虫双”来对付。此法确实省力省钱,产量提升,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却也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茶香淡了,茶味薄了,河水浊了,林间的鸟鸣也稀疏了。茶山的生态日益恶化:益鸟益虫减少,茶园病虫害越治越重,土地日渐板结。
  转机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县委、县政府的一纸文件如春风吹拂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关于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及有机肥销售使用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全县启动茶园“双替代”工程,推行绿色防控——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物理方法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茶园全面禁用化学除草剂。这颗“双替代”的种子,终于在这片茶山扎下了根。
  老程叔回忆,当太阳能杀虫灯第一次在茶园竖起时,乡亲们好奇地围着打量。“这玩意儿真能代替农药?”他的疑问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但很快,这些新式“武器”便展现了威力:杀虫灯、性诱捕器让害虫自投罗网,粘虫黄板成了虫子的“死亡陷阱”,而茶山施下的有机肥,则让板结的土壤重新焕发生机。
  十年耕耘,终成硕果。如今的小山村,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茶园更生态。更令人欣喜的是,茶叶品质优异,身价倍增,乡亲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老程叔现在逢人便夸:“这‘双替代’真是神了!不用农药,反而赚得更多!”
  故乡小山村茶山的变迁,正是金寨县生态茶园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和缩影。
  金寨生态的蜕变有目共睹:从荣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到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块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华丽转身。在这里,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已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清晰铺展。
  伫立茶山之巅远眺,层层茶梯宛如大地的指纹,镌刻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风中摇曳的茶树,不仅孕育着醉人的芬芳,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片神奇的“金叶子”,正续写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融共生的崭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