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疙瘩”变身“金元宝”
——霍山县漫水河镇百合产业的“点土成金”之路本报记者 汪 娟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各位家人们,猜猜我手里拿的这个‘土疙瘩’是什么?这不是蒜瓣,也不是洋葱,这可是我们这里生产的一个宝贝——药用百合……”盛夏时节,正值百合收获的季节,在霍山县漫水河镇径树林村,村民张小丽在自家直播间里展示着这款当地赫赫有名的农特产品。镜头前,沾满泥土的百合根茎在她手中翻转,屏幕上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漫水河镇诚信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家住附近的村民漆进霞正坐在竹筐旁,指尖飞快地分拣着刚从田地里运回来的新鲜百合。饱满的鳞茎在她的手中分类归置,沾着的泥土簌簌落下。“我家就在附近,每天凌晨四点半过来剥百合,剥得快一天能挣一百八十块钱,像我这样的,大概一天能挣一百五十块钱,最少也能挣一百块钱。”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百合,剥成瓣后,经过清洗、烘干,会变成微黄的干片,然后打包销往全国各地。 “咱这‘土疙瘩’能变成‘钱串子’,合作社的作用可不小。”诚信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前兵望着仓库里码放整齐的百合干,语气里满是自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搞订单农业,几千亩地的百合从农户手里收上来,一部分直供大企业,还有些漂洋过海销往欧美、东南亚。农户种百合一亩地能赚个两三万元,咱合作社一年收购农户百合,产值超5000万元,加工厂雇了15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150元到200元之间,在大山里这是一项很不错的收入。” 漫水河镇的百合能闯出名气,离不开大别山的“天然滋养”。在安家河村的百合种植基地里,漫水河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农艺师胡家诺蹲下身,轻轻拔出一株百合,粗壮的鳞茎裹着湿润的黑土。“你瞧这品质多好!”他掂了掂手里的百合说:“咱这儿地处大别山深山区,年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夏天还凉快,是卷丹百合的‘专属产房’。百合药食同源,鲜品销往江浙沪,干片卖到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正在琢磨着生产百合粉、百合面条,让它能变出更多的新花样。” 如今,“漫水河百合”已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成了镇里的“金名片”。目前,环大别山区域“漫水河百合”种植面积突破15000亩,总产值近3亿元。漫水河镇百合规模种植主体超过400家,全镇加工企业突破20家,带动务工超过3000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采访中,漫水河镇党委副书记尹涛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以“漫水河百合”为主导产业,逐步推动漫水河镇的百合和红灯笼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直播间里,顾客追着询问百合的吃法和漫水河红灯笼辣椒的成熟期;乡村振兴馆内,百合干、百合粉等制品摆得满满当当。在漫水河镇,这些埋在深山里的“土疙瘩”,正以万千姿态,成就山里人的致富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