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淠河浴血映丹心

——1938年淠河阻击战中的英雄壮歌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冯治安(第七十七军军长),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七十七军东淠河阻击战场遗址一段。
  1938年9月10日,日军步骑兵1000余人进犯霍山戴家河等地。图为半边冲阻击战战场一角。

  1938年8月26日,日军北自寿县,南至舒城,从宽大正面向六安淠河流域推进,妄图掩护其主力沿六安至叶集公路迅速西进。
  淠河,一名白沙河,是自南向北流入淮河的最大支流,横亘在日军第二军西进的通道上。担任沿河守备的主要有两个军: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守麻埠、独山、苏家埠、韩摆渡之线,一一四师守备六安至杨柳店一带,防线达百余公里;原西北军冯治安部第七十七军守备青山、霍山、黑石渡、磨子潭、诸佛庵、漫水河等东淠河及其上游各地,并有皖省几个保安团队等地方武装协守。原守独山、苏家埠等地的桂系主力第七军、第三十一军,当日军西犯时被调往立煌一带,以加强大别山抗日根据地核心区的防守,并协助疏导逃难群众,避免立煌中心区秩序混乱;原在霍山、大河厂、下符桥一带守备的黄埔系精锐宋希濂第七十一军一部,与敌接战后不久,即调至叶集以西险要地段阻敌主力西进,遂使淠河守备减弱。
  8月28日午后,攻六安城之敌以一部绕至城西,在莲花庵等处以猛烈炮火掩护强渡,被一一三师骑兵击退。29日,日军先以催泪瓦斯弹向西岸射击,继则改用窒息性瓦斯弹攻击对岸以掩护强渡。当面守军一个排全部中毒牺牲,左邻守军继续顽强抵抗。
  强渡淠河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再次遇上了老对手。在半年前的淮河阻击战中,五十一军在张自忠第五十九军等部配合和接替下,将日军第十三师团阻止在淮河以南达两个多月,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重要条件。而此次敌军更占绝对优势,实行正面多路突袭、两侧迂回包抄,五十一军防不胜防,只能择要坚守。
  28日,南路日军从舒城和桃溪进犯张家店、苏家埠、韩摆渡、莲花庵等地,在炮火掩护下分多路强渡淠河,遭到守军顽强抗击。北路日军由正阳关进至丁家集一带,另有日军骑兵一部深入到霍邱乌龙庙一带窜扰。29日,敌援增加,每路由数百人增至几千人,以猛烈炮火摧毁守军阵地及附近房舍。当日,敌有力之一部绕至西两河口强渡成功,并炮击望江寺塔,直扑独山镇,遭一一三师六七七团迎头痛击。在望城岗、小华山一带抵抗日军而未能撤入城内的六七八团一部同时增援六七三团,与日军激战多时,双方都有较大伤亡。其中一个营在独山南湾迎战,与日军激战一昼夜,伤亡惨重。
  30日,日军以步骑炮5000余众沿六安至叶集公路西犯,公路南北侧翼各有数千日军协同西攻,五十一军被迫转移阵地,在独山、南岳庙、康家铺、黄油坊、关公店等处步步设防、节节阻击,其中在麻埠附近,毙敌200多人;接着在杨柳店一带集结主力,与数千日军激战,毙敌50余人、马百匹,毁敌汽车10余辆。后奉命进入霍邱、叶集、开顺街、石门口及麻埠至汤家汇一线,继续与敌周旋,并破坏叶家集至固始县武庙集间公路,以策应和掩护富金山阻击主战场。一一四师还截击三河尖日军水运部队,毁敌汽油船多只,缴获军用品颇多。
  在第五十一军守备淠河沿线时,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第六路军、六安县抗日人民自卫军第八大队,以及吴健伯支队、吴伯孚自卫团、红枪会等地方武装,在小华山、马家庵、韩摆渡、南岳庙等地奋勇参战,牺牲甚大。其中自卫军吴健伯支队四五百人在韩摆渡河边被日军包围后,全部壮烈牺牲。由共产党员赵凯等人领导的自卫军第五大队独立第四支队,在西北乡挖公路、毁桥梁,开展游击活动,有力配合了正规军的抗日战斗。
  与此同时,在淠河上游,自桃溪西进的南线日军于8月27日上午经山南馆西犯,其中步、骑兵约500名、山炮5门进占霍山但家庙;另有日军步、骑兵八九百名,携山炮数门进占舒家庙。10时许,安徽省保安第五团及第七十一军一部从大河厂、下符桥等地分向但家庙、吴家冲之敌发起反击,激战3小时后形成对峙。傍晚,占据吴家冲之敌向下符桥猛攻,七十七军冯治安部三十七师一部从六安县青山街南下侧击。但因日军攻势正锐,守军被迫渐次撤退至圣人山阵地。
  28日上午,日军攻占下符桥。第三十七师一部火速转攻但家庙之敌,但因当地守军第七十一军已奉命转移,致三十七师一部未能达成任务。敌后续部队数千人展开于淠河上游东岸各地。东淠河守军冯治安部久历抗日战阵:卢沟桥头,正是该部何基沣旅吉星文团打响中国全民族抗战第一枪,七十七军的番号也是为纪念“七七”抗战而编定;该军两个师——第三十七师师长张凌云、第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均为1933年参加抗日同盟军的将领,各师、团均有中共地下党员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抗战意志坚强,定让日军难以得逞。在当地民众和保安团队配合下,该部依山傍水,利用有利地形,在数十公里战线上与敌厮杀。
  此时,霍山县城除守军外,商家居民,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向西南山区转移。日军炮弹的爆炸声、飞机俯冲扫射声、房屋起火倒塌声、群众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至29日日军进城时,除少数人避入天主教堂外,霍山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28日,省保安第五团在距城东北15华里的秦冲布防。第三十七师全部进入秦冲阵地,并令守备磨子潭的某部推进至三十七师右翼,相机策应战斗。第一三二师王长海部协同各部梯次推进纵深,配置于淠河两岸戴家河、黑石渡至诸佛庵一线。8月28日傍晚,敌小野旅团一部1000多人,由下符桥以东进攻圣人山、莺歌嘴阵地。三十七师、一三二师在柳树店、广德嘴一带布防。一三二师火速渡过淠河,抢占了秦冲右侧的笔架山,省保安第五团占据了秦冲左侧的箱子石山,至午夜,日军袭击秦冲,多次冲击均被击退。守军沉着反击,毙敌甚多。
  8月29日,日军约2000人,在数架飞机的掩护下,沿舒霍公路向马厂岗阵地进攻,另有一部向圣人山、莺歌嘴阵地包抄;10时许,日军又增兵八九百人,并配重火器加入战斗,以数架飞机和数门山炮协同攻击,猛冲圣人山阵地。守军曾数度与敌争夺圣人山、莺歌嘴阵地。因日军炮火猛烈,战斗十分激烈,该阵地全部被敌炮火摧毁,加之另一部敌人由小路绕至阵地背面和侧面威胁守军,而正面之敌又猛烈进攻。守军准备撤到左侧箱子石山把日军放进秦冲口袋形阵地予以歼灭,但由于事先未同省保安五团取得联系,守军死伤70余人。此时保安五团已被迫撤向马厂岗,遗失机枪两挺,箱子石山阵地遂失守。守军旋即返回圣人山、莺歌嘴阵地,孤军作战,几乎弹尽援绝,而日军攻势甚猛,迫不得已放弃第一线阵地,撤至十里铺二线阵地,仍与敌人继续作战。到午后4时许,敌机又狂炸县城,弹着火起,燃烧甚烈。霍山县城终因敌兵优势、守军减员过半,且地势低平,难以坚守,遂按原计划向县城东南各指定地点转移。日军在潭家院放火烧毁两个村庄后,由秦冲、牌坊冲会合后合攻县城。日军便衣队在混乱之中,由东门进入城内,城内守军与敌激烈巷战后,被迫由西门撤退。
  霍山县城沦陷后,守军三十七师全部在日暮后转移至县城以南高地一带。8月30日,一三二师沿淠河左岸自黑石渡至查家河、戴家河、高桥湾、西河口之线,严密布防确保阵地,防敌西犯。
  8月30日、31日,日军两次出动步骑各约300人分向黑石渡和戴家河进犯,均被守军击退。此后三日内,敌十三师团之一部约200名日军押运弹药物资船只11只,经两河口沿淠河西进,被守军击退,毙敌100多人,沉船2只,俘获日军小川筱七等3人,缴枪40余支及其他战利品多种。霍山之敌仍不时以小部队向淠河沿岸进扰,并不断炮击黑石渡、戴家河一带守军阵地。至9月上旬,霍山之敌增至2000多人、炮10多门,准备西犯。而附近之独山、青山、三尖铺之日军也有增加。
  9月10日,驻霍山之敌步、骑兵1000多人、炮八九门,由县城出发,从乌龟嘴渡河,以密集炮火为掩护向戴家河进犯。守军一三二师迎着炮火阻击敌人,激战甚烈,阵地几次失守,经数次肉搏冲杀,复又夺回阵地。后敌增援部队几百人又加入战斗,守军遂主动撤退,抢占有利地形,仅留半边冲狭窄地带诱敌进犯。当日军进入半边冲内,两侧高地伏兵猛烈射击。同时,友邻部队从三保尖赶来,从正面攻击,彻夜激战,到次日拂晓,毙敌100多名。
  与此同时,敌另一小部企图进犯黑石渡,我守军在项家台子,将进犯之敌包围于低洼地带,集中手榴弹、掷弹筒猛烈轰击,该敌200余日军悉数被歼。经此一役,日军败退霍山城内,半个月不敢出城。
  第七十七军在东淠河两岸与进犯日军缠斗至9月12日,敌军死伤累累,窜匿至淠河以西山间的各小股日军,也被中国军民搜剿、驱逐一空。日军虽于8月底占领六安、霍山等地,其主力由六叶公路源源西进,但其南北两翼掩护部队万余人,在淠河流域被迟滞半个月之久,且损失惨重。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为时半个月的淠河阻击战(包括六安城战斗)中,中日双方战斗伤亡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淠河阻击战挫伤了日军锐气,彰显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是全民族抗战史上的一段光辉篇章。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扫码,品读六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