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血压的致命风险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而夜间高血压更是如同一位“隐形杀手”,在人们熟睡时悄然作祟,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有效管理夜间高血压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夜间高血压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会呈现一定的波动规律,通常在夜间睡眠时血压会自然下降,这种下降有助于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夜间高血压是指在夜间睡眠期间血压未能正常下降,反而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医学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夜间平均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即可诊断为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的原因 夜间高血压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方式 如今,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这些都会导致身体的激素水平失衡,使得夜间血压升高。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也会加重血压负担。盐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二、疾病因素 例如,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身体缺氧,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外,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夜间血压异常。 三、药物因素 如果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不当,比如患者在睡前服用短效降压药,其药效可能在夜间消退,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另外,一些患者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也可能影响夜间血压的控制。 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的危害 夜间高血压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首先,心脏损害,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其次,夜间血压升高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使脑卒中的风险大幅上升,可能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此外,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血管,长期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大量研究证实,夜间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相较于日间血压或诊室血压,是更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夜间高血压的诊断 由于夜间高血压在睡眠中发生,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察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目前诊断夜间高血压的“金标准”。它能够连续、无创地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家庭血压监测也是一种便捷的监测方式,可以使用新型家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腕式血压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血压自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如凌晨2时、3时和4时,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 夜间高血压的管理 一、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管理夜间高血压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盐的摄入,每天摄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戒烟戒酒有助于改善血压水平。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代谢,控制体重,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夜间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选择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培哚普利等。这些药物作用时间较长,能够更好地控制夜间血压,维持24小时血压的稳定。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药物的服用时间也很重要,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以确保夜间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睡前服药,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来决定。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 三、定期随访 夜间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监测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和身体的其他状况。医生会根据结果,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 夜间高血压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它的危害非常大。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夜间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坚持长期管理,守护夜间健康。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