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在这里圆了“艺术梦”

——霍山暑期公益艺术课堂见闻本报记者 汪娟 通讯员 杨润东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盛夏的霍山县城,暑气蒸腾,而县文化馆内却涌动着别样的热情。古筝弦上流淌出悠扬旋律,书画案前墨香袅袅,形体教室里身姿舒展……一场场公益艺术培训正如火如荼进行,为该县城乡群众的暑期生活注入了浓郁文化气息,绘就出一幅生动的文化惠民画卷。
  “这个地方要注意一下,尤其是手腕发力要轻柔。”在少儿古筝课堂上,老师正耐心指导学员张思远小朋友练习指法。小姑娘指尖轻触琴弦,眼神专注,随着音符缓缓流淌,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妈妈说文化馆有免费古筝课,我立马就报了名。原本只是好奇,没想到几节课下来,已经能完整弹出简单曲目,老师教得特别耐心,我想一直学下去。”张思远高兴地说道。
  与少儿课堂的活泼不同,模艺形体课上则透着优雅气息。学员朱彬正跟着老师练习站姿,挺胸、收腹、提踵,每一个动作都认真调整。“总觉得自己含胸驼背,刷到文化馆公众号的公益课信息后,我就赶紧报了名。”她笑着说,“每周两节课成了生活中的‘充电时刻’,不仅能矫正体态,还能认识新朋友,特别有意义。”
  这样的场景,是霍山县文化馆公益艺术普及工作的缩影。今年暑期,霍山县文化馆精心策划了4大类8门课程,从少儿喜爱的器乐、美术,到成人关注的书法、形体,实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覆盖。
  事实上,这样的公益课堂在霍山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霍山县文化馆坚持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持续推进艺术普及工作,至今已累计开设8期培训班,惠及2000余名群众。从退休老人拿起画笔,到职场青年走进形体课堂;从孩童初识音符,到农民学习书法,公益艺术培训像一条纽带,让文化养分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文化惠民不能只停留在‘有没有’上,更要追求‘好不好’。”霍山县文化馆馆长杨勇坦言,随着群众需求日益多元,传统课程已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他表示,今后,县文化馆还将大胆创新,开设更多符合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艺术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广大民众免费开放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文化阵地作用,让公益课堂更接地气、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