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中开出的花朵
——少女尹华香交出逆风答卷本报记者 沈夙婉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七月,骄阳似火,金安区孙岗镇裕民村的高三毕业生尹华香再次踏入六安一中东校区。高考志愿预填表上,她写下思忖多日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工整秀丽的楷体字填满了表格,这不仅是一份选择,更是她对自己奋斗青春的确认——高考553分,她向命运递交了一份明亮的青春答卷。 从初中起,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毛广武教育基金成为尹华香求学路上的温暖后盾。“持续六年的扶持,为我卸下了学费与资料费的沉重负担。”尹华香一直满心感激。 从孙岗镇到市区上高中,三年的时光,不仅开阔了她的眼界,更让求知的渴望在心底扎根。然而,成长之路并非坦途,高一高二时,尹华香陷入误区:“我经常找课外资料,不停地做题,常苦熬至凌晨一两点,以为熬时间就是下苦工,结果学习效率低下,还严重损耗精力,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压力在高二下学期期末达到顶点,她在期末考试当天选择了弃考。 “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年级部长和我说,你没参加考试。”班主任何正环得知后,没有责备,而是发来暖心的关切和鼓励,“没事的,有空我们好好聊一聊,别想太多,调整好状态,迎接高三的到来,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加油!”这份包容和理解,如同一剂良药,让她走出低谷,重拾信心。 进入高三,尹华香果断调整学习策略:“方法比苦读更重要,高三任务繁重,最忌讳的是上课打瞌睡。学习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积,效率才是关键。”她最晚也会在12点前休息,并有意识地训练专注力。“学不进去或者心浮气躁时,允许自己暂停,看看风景或去操场走一走,放松一下,调整好状态再回来。” 初中时,尹华香的班主任夏先定曾传授了她一份独特的历史学习法:根据课本目录回想整本书的内容。她将这份学习“秘籍”灵活地应用到政治等学科,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老一套”,为晨读时攻克英语和语文文言文腾出了时间。对待错题,她也有独到心得:“高三时间紧,动脑远胜动手。重要的不是抄录错题,而是深入咀嚼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六安一中东校区李湘萍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尹华香内心的光和热。在其鼓励下,尹华香将上海研学的感悟写成文章在校广播站分享,这份经历也助力她获得“六安市校园雷锋”的称号。“高一暑假,由学校资助的上海研学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触摸‘遥不可及的远方’,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又那么平凡。”尹华香感慨道。研学文章《七月没有终点》里那句“平凡,挺难!”,道尽了她面对广阔世界时,那份清醒里藏着的倔强与不甘。 高考后的尹华香,一边做着兼职筹措大学费用,一边精心规划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加入学校志愿者协会、申请入党、备战英语四六级、深耕专业课并考取相关证书……除了这些,她内心还深藏着一个待圆的梦。“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买几本书自学,等将来自立了,想找专业老师,把儿时没有机会学的画画和书法,重新拾起来。”她翻看着手机中,自己简单勾勒的精美人物画像的照片,眼里盛满期待。 从乡村的静谧田埂,到六安一中东校区书声琅琅的校园,再到即将奔赴的大学殿堂,尹华香的成长似乎在诉说着“平凡,挺难”,但高考553分的成绩,同样是她踩过泥泞、穿越迷茫、汲取温暖,向命运递出的答卷——纵然起点平凡,心始终向着璀璨。 骄阳炙烤着大地,夏风掠过她的发梢,属于尹华香的广阔七月,开出的花朵,就这样生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