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藏的脑梗风险
皖西日报
作者:任培培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作为临床常见病,相信大家对脑梗死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又感觉离自己很遥远,然而事实却是脑梗死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多项研究显示,脑梗死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熬夜、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肥胖等均与该病发生存在紧密联系。看似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实则为我们的身体留下了巨大的健康“隐患”。 脑梗死发生前会出现哪些信号? 一、歪嘴、流口水 侧颈内动脉供血不足会对大脑皮质相关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此类影响可能表现为嘴部歪斜、流口水不受控等,此类症状是脑梗死即将发生的重要信号。 二、嗜睡 随着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加剧,脑缺血状况也日益加重,从而导致患者频繁打哈欠,并伴随嗜睡症状。 三、头痛 时常头痛、头晕,且伴随呕吐等不适感,此情形极有可能是脑出血或脑缺氧引起的表现。 四、反应迟钝 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受损,从而降低大脑中枢的灵活性,使患者反应能力降低,尤其对于高龄群体,若突然表现出反应迟钝,要格外警惕。 这些习惯正悄悄伤害你的脑血管 一、熬夜 夜生活似乎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为追剧、完成工作、打游戏等,不少人经常熬夜至凌晨,甚至整晚不睡觉。但你是否知道长期熬夜会造成机体调节功能紊乱,加之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会造成机体血压水平升高,血管壁压力增大,造成血小板凝集,血液黏度增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诱发脑梗死。 二、久坐不动 社会的发展使得年轻人生活、工作愈发便捷,在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工作时用电脑办公,一天绝大多数时间均处于坐、躺状态,但久坐、长时间制动会降低机体代谢速度,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使脂肪在机体中堆积,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又是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诱因,上述病症会对脑血管健康造成一定损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风险。 三、酗酒吸烟 受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酗酒、吸烟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当前酗酒吸烟已成为部分群体的解压方式。香烟中焦油、尼古丁会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促进其收缩,降低血管弹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酒精会对脂质代谢造成影响,升高机体血压水平,增加心脏负担。若长期处于酗酒、吸烟状态,会造成血管提前“老化”,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 四、过度疲劳 社会竞争态势的加剧使得面临生活、工作等多重压力,从而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当人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机体内去甲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激素分泌量会有所提升,从而造成机体血压水平升高,心跳速度加快。如果长时间处于此状态,会造成血管壁受损,进而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 五、肥胖 当代人饮食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其往往更喜欢吃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此种营养过剩的进食方式极易造成身体肥胖,进而诱发动脉硬化。有研究显示,腹部肥胖群体心脏病、脑卒中患病风险明显更高,具体而言,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时,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预防脑梗死 脑梗死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就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保持规律健康的作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至8小时;在饮食上,要多进食新鲜蔬果,以优质蛋白、全谷类食物为主,控制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每周适度运动,如跑步、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做好自身情绪的调节工作,采用与亲朋好友沟通、听音乐等方式及时排解自身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定期体检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血脂、血糖、血压异常的群体或存在家族病史的群体,要格外关注其血管健康状况,早发现、早干预。 当前脑梗死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年轻人也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要仗着年轻就肆意挥霍“健康”,每个不良习惯均是对脑血管的一次伤害。因此,从现在起,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以防止脑梗死发生。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院区] 任培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