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当“三线故事”邂逅“田园新章”

——舒城县五显镇和美乡村破茧记本报记者 储著坤 通讯员 许春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夏日清晨,热气升腾。一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旧瓦片、老砖块,在几位老瓦工手中,熟练地垒成了矮墙,乡愁顿时也有了模样。近年来,舒城县五显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规划引领,唤醒沉睡“记忆”
  走进上河村,踏入竹林幽深处,仿佛走进一个时光交错的世界。坐落于此的原三〇二长波机务站旧址,无声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见证了无数人的坚守与奋斗。在军工山洞遗址前,设计团队拿着图纸介绍:“我们计划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将其打造为穿越时空的电报体验空间,让摩尔斯电码在岁月甬道中重新回响。”如今,这里已完成开发方案设计,运营主体也已确定,很快,将变成集生态康养、“三线”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地标,让沉睡的“三线记忆”焕发新生。
  在村庄的其他角落,旧砖瓦“变废为宝”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村口的景观墙,用旧瓦片拼出了竹节的图案;村道旁的花坛,是用老砖块砌成的。镇里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精心编制《五显镇上河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让乡愁有了具体的落脚处。“两轴、两核、四区”的布局,将道路提升、河道治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18个重点项目,如同18颗璀璨的明珠,即将点亮上河村的未来。
专班推进,疏通项目“堵点”
  “三月畈桥主体基本完工,已进入最后的桥面铺装环节。”“‘一池一地’污水处理设施,位置设计一定要精准,不能和生活污水源头‘一东一西’。”在精品示范村指挥部会议室,这样务实的讨论场景,早已成为寻常一幕。
  自上河村成功入选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以来,五显镇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的工作专班,把项目任务定人、定责、定时限,形成镇村两级联动、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将总投资9580万元、涵盖18项重点任务的建设清单,转化为“作战图、进度表”张榜上墙,清晰罗列建设内容、时间节点、责任主体,确保任务可量化、进度可追踪。将工作进度亮出来、难点瓶颈摆出来,高效协调解决各类“堵点”,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产业筑基,紧握致富“金钥”
  在上河村胡湾组,连绵的生态林下,200亩西洋参破土而出。“以前这片林子,闲着也是闲着,现在种上西洋参,一年能增收不少呢。”村民王守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在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四期项目已接近尾声,16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调试灌溉系统。“这些大棚种出的蔬菜,直接销往城里的超市,还能发展采摘体验游。”园区负责人李军介绍道。
  近年来,五显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精准落子,在产业升级之路上稳步疾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1800平方米竹制品加工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竹产业向着“精、深、细”破局升级。万亩生态林“变身”西洋参培育沃土,生态优势与经济效益完美“联姻”。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扩容升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闲置“三线”资源得以盘活,“云起上河·上河谣”核心品牌强势引领,高端民宿群与研学基地综合体正提速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共治共享,描绘和谐“画卷”
  在上河村寨湾组改厕现场,村民老王犯了难,自家后院空间局促,按标准化粪池2平方米地面硬化需求,唯有借邻居老李的1平方米空地才能合规改厕。老王心里打鼓,这地虽小,但毕竟是邻居家的,开口怕伤了和气,不说又没法改厕。
  得知这一情况后,上河村“两委”迅速行动,把老王、老李和技术员请到现场协商。“李大哥你看,这是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所有接口处都先涂密封胶,再打螺丝固定,做了试水测试,不会有渗漏,也不会有异味。”技术人员铺开图纸解释完,村党支部书记李大潮做起了“和事佬”,提出合理方案。最终,难题迎刃而解。
  在五显镇,这样的和谐场景随处可见。“无事”找书记、“小网格”治理、乡村治理积分制等创新举措,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积分超市里,村民们用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上河谣里书心桥”,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描绘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