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时事·公告·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超声“侦破”急性腹痛谜题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急性腹痛来得快、痛得急,经常让人措手不及。很多人一开始以为只是“吃坏肚子”或者“肠胃着凉”,可一查才发现是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甚至是肠穿孔、急性胰腺炎这类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面对这类情况,医生必须迅速判断病因、定位病灶、指导治疗。而在这场紧张的“侦破行动”中,超声检查往往是最先出场的“侦探”。
看得见的“声音”:什么是超声?
  超声并不是“看”的工具,它其实是“听”的工具——依靠高频声波在体内传播时的反射情况来判断组织结构。医生用探头贴在腹部,就像拿着一台灵敏的“听诊器”,可以“听出”肠管有没有积液、有没有扩张、是否存在肠蠕动异常,甚至能识别炎症、穿孔等征象。关键是快、方便、不需要打针吃药,对身体没有伤害。
急性阑尾炎:超声是“第一现场勘查员”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作时多表现为右下腹剧烈疼痛。以前,很多人确诊阑尾炎要靠开刀“探一探”;现在,超声探头轻轻一扫,就可以发现增粗的阑尾、周围液体、淋巴结肿大等信号。尤其对于瘦的人、儿童或女性,超声几乎可以直接显示出发炎的阑尾,有时甚至能看到里面的“阑尾粪石”。更重要的是,如果阑尾已经破了,超声也能通过积液、脓肿、肠周包裹等表现进行提示,这就为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急性肠梗阻:超声就像交通指挥员
  肠道就像一条盘旋在腹腔中的高速公路,正常时车流(食物和气体)顺畅通行,一旦堵住,就容易出现肠梗阻。超声能直接显示肠管是否扩张、肠壁是否增厚、有没有气液平面,这些都是判断肠道是否“堵车”的核心线索。而且超声还能动态观察肠道的“蠕动”,就像看车流是否还能前行。特别是在不明原因的腹胀、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中,超声可以在床旁迅速判断是否为肠梗阻,甚至还能识别是肠粘连、肿瘤、疝气或肠套叠等原因引起的阻塞。
肠穿孔与腹腔感染:超声的“警报器”功能
  一旦肠道穿孔,肠内容物就会泄漏到腹腔,引发腹膜炎,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这时,患者腹部按压时疼痛剧烈,体温升高,病情发展非常快。超声虽然无法像CT那样清楚显示自由气体,但可以发现腹腔积液,液体中有絮状物、分隔、气泡等征象,这些往往意味着感染或穿孔。尤其在基层医院或急诊场景中,当CT机一时半会无法安排时,超声就是最可依赖的“预警系统”。
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肠病发作:别轻看那些“隐性选手”
  胃肠炎表面上只是“拉肚子”“腹部绞痛”,但有时也会出现肠壁水肿、肠腔积液等情况,严重者会发展为脱水、低血压甚至肠功能衰竭。超声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肠道状态,看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对于像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这类慢性肠病,一旦急性发作,肠壁明显增厚、血流信号增强,超声能提供直接影像支持,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指导后续药物调整和评估疗效。
超声的优势:床边、动态、绿色无创
  相比CT或MRI,超声更适合用于急诊场景和床旁监测。医生可以在病人病床边,几分钟内完成评估;也可以反复检查、实时比较,特别适合观察病情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超声对身体没有辐射,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负担,也不会影响孕妇和儿童使用。正因如此,它已成为医院急诊室和临床科室的“标配工具”。
超声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关键的第一步
  当然,超声也有局限。比如肥胖患者、肠腔内大量气体、深部病灶遮挡等情况,图像可能不清楚;或者部分细节需要CT补充确认。但正因为超声检查速度快、可反复操作,它常常是医生判断急腹症的第一步,在大部分常见急性胃肠病中都有直接指导价值。而在“侦探”团队中,超声也是那个最先赶到现场的老练前线探员,为后续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测甚至手术决策打开关键突破口。
  急性腹痛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症状,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而超声,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慧眼”,帮助医生在关键时刻迅速识别问题、精准定位病因、指导治疗方案。在临床一线,超声不仅节省时间和成本,更是许多患者实现“少开刀、少走弯路”的守护者。
        (蚌埠市固镇县中医院 丁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