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金寨县汤家汇镇探索乡村振兴共富密码本报记者 崔璨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寨县汤家汇镇的山风,曾裹挟着革命年代的硝烟。如今,它拂过汤家汇镇养老院崭新的光伏板,发出细微的电流声。这个投资18.8万元建成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不仅是汤汇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首个“绿色能源试验田”,更是该镇探索市场化振兴的缩影——当沉睡的红色资源被唤醒,当分散的村庄被拧成一股绳,乡村振兴便有了不竭动能。 汤家汇镇,这座深藏大别山腹地的“完整苏维埃城”,曾面临发展的阵痛:12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年收入超百万元,有的却不足十万元;光伏发电分红虽稳,却“输血”难育“造血”之能;繁琐的报账流程、零散的市场化探索,让村集体经济步履蹒跚。“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整合资源、共享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叶甜表示。 转机始于机制的革新。2022年5月,在国网安徽电力驻村工作队的穿针引线下,一个大胆构想落地——整合全镇12个村的特色资源,成立“汤汇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政府主导、12个村集体参股、公司独立法人运作,盘活集体资产,全面释放村集体经济活力。这绝非与民争利,而是“抱团取暖”的智慧集结:以镇一级平台,弥补经营人才匮乏、信息闭塞、资产闲置等短板,将“碎片化”的资源聚沙成塔。“过去各村‘各扫门前雪’,现在我们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镇副镇长张晓鸣一语道破关键。 当资源整合的闸门被打开,发展的活水奔涌而出。红军街遗址群、列宁小学旧址、金刚台妇女排群体雕像……这些散落的红色“明珠”,被“汤汇红”精心串成“红色教学二日精品路线”。本地农户变身讲解员,红歌在山谷回响,“沉浸式”“体验式”培训课程让历史更加鲜活。 十万剧场是由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共同打造的安徽首个红色元宇宙沉浸式演绎文旅综合体项目,拥有红色沉浸式戏剧《立夏》和沉浸式党建互动剧情体验《星火相传》两大重点内容。“非常真实地还原了立夏节起义的场景,我也是亲身参与其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金寨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那种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非常震撼。”游客在十万剧场沉浸式体验《立夏》后表示。30期红色研学、110批次党员笔记本销售,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更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额近200万元。“红色记忆,也能成为最动人的‘流量密码’。”张晓鸣兴奋地说。 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绿色产业也随之焕发生机。面对传统农业附加值低的困境,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注册“汤汇红”区域品牌,整合镇内天麻、茯苓、黑毛猪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三产带二产促一产”模式实现产业升级。2022年,依托红色旅游的高人气,公司整合260余万元建成集拓展训练、现场教学、灵芝文化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基地。“游客在感悟历史之余,被灵芝、高山米、黑毛猪等绿色山珍所吸引,这样不仅传播了红色文化,同时也能助力我们的农特产品打开销路。”汤汇红公司董事长冯梅说。2022年以来,公司农特产品销售额达95万元,直接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高山大米、有机香菇已登上“徽采云”“慧农帮”平台,从深山走向全国,“红绿相融”的产业链条清晰可见。“以前我们自己销售农产品很困难,现在有了汤汇红公司,我们的产品有了更好的销售渠道,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该镇香菇种植户余琳激动地表示:“去年光香菇一种产品,公司就帮忙销售了20多万元,今年我要扩大种植,争取产出更多更好的‘山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汤家汇镇坚持早谋划、早储备,全面摸排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返乡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才,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业大户”的新型农业合作链条。海南大学硕士张厚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硕士毕业后,他毅然返乡,从后备干部成长为电商负责人,去年仅直播带货就创下170多万元的销售额,个人收入超50万元。“大城市竞争压力较大,我相信年轻人的希望在农村。”张厚臣说。同时,公司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举办菌类种植、电商技能培训,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金色的人才纽带,让乡村未来熠熠生辉。 机制的创新结出硕果:2024年,汤家汇镇接待游客达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汤汇红公司营收达236万元,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迈入“强村”行列,其中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曾经依赖光伏分红的薄弱村,如今共享公司市场化运营的红利。养老院屋顶的光伏板,年发电7.6万千瓦时,带来4万元稳定收益;每周的电商直播间里,小黄车满载山货飞向全国;“闹村晚 逛dou集”活动单日吸引客流量超2000人……汤汇红的触角已深入绿色能源、电商销售、文旅融合各个领域,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超级引擎”。 “我们不是要替代村庄,而是搭建一个共富平台。”叶甜道出初衷,当政府以市场化思维激活资源禀赋,当分散的村庄在“公司化”平台上协同发力,红色基因便转化为金色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汤汇红”式的共富传奇。
|